刘之(1921——1994),画家,师从关松坪、
关友声、
陈少梅。山东汶上县军屯乡戚堰村人,法号“妙之居士”,原名刘慕正,字执中,后简为刘之中、刘之,晚署南池老人、妙之居士等,曾用九一老人、一知、学海、之系等字号题款。
鲁南四皓之一。
从艺概略
在书画界梁山
刘汶农、任城刘之,郓城黄庆霈,兖州
傅星伯并称
鲁南四皓。
刘家三世单传,但刘之无意子承父业从商,却自幼“爱画入骨髓”喜染翰墨。刘之先生曾得孙普周、刘枕青等当地名士启蒙。孙晚年寓居台湾,称刘“两件画作影片见及,正统法则,笔墨坚实,比称有体”。刘之16岁与何国华之女结婚,何与康有为有交,存有不少康的字。从此,刘之欣赏临摹,保养堂入室。
1937年抗战救亡,“长安画派”领袖赵望云来济宁,刘枕青带刘之拜访,赵赠刘以写生册页两本。同年刘到济南读高中,跟关松坪学画,在济南国画社饱览名作。关松坪去世后复跟关友声学画。1951年,刘之拜陈少梅为师,与大师朝夕为伴。经大师点拨,名家熏陶,刘之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在书法、绘画、鉴定等方面皆取得非凡成就,三十多岁时在济宁已有声望。
七十岁后,尝画花鸟,别有情趣。刘之素擅水墨,重彩很少,但识者评其国画重彩有油画效果。我得到的那幅山水小品,诗塘录刘禹锡竹枝词一首:“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常恨人心不如水,寻常平地起波澜。”人言刘之曾以枯树根敲出纤维代笔,观此幅朴拙苍劲,亦笔墨淋漓,或为根笔之作,不由啧啧称奇。奇而不怪,乃书画艺术的综合修养所致。
据说,刘家院内有一桐树,之常在树下与弟子友人聊天,因取书斋名“桐荫书屋”,谐“同音”两字。刘之作品择人而予,“同音”得画容易,甚至不求也赠,不识者不易求。刘之对名人字画亦不收藏,喜欢随手送人。刘之后半生坎坷低调。晚年深居简出,潜心佛学,法号“妙之居士”,治“三多书屋”印一方,意多结善缘,多听法音,多修不净观。
作品风格
刘之书法以行草为主,灵秀利落;偶作小楷,字字珠玉;篆隶不落俗套,但轻易不为。山水崇尚文人画一派,笔墨高简,气韵苍深,尤精倪云林一路,意境“荒寒”。晚年变法,于传统笔墨有所突破,信手挥洒,即成妙品,精心之作可达逸品。
艺坛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武中奇偶见刘之书法一幅,连声赞叹,寄信求字,随信赠自己书作两件。
朱复戡来济宁,对弟子叹说,“济宁竟有个刘之”。黑伯龙连夸“真是一把角儿”。魏启后评:“有笔、有墨,格调高,现今山东省还有这水平?”1
1991年,刘之一幅书作被山东省政府收藏。刘之忧虑西风东渐国学式微,曾将毕生所得口传手授,讲解名作,演示古法,作了多种风格的示范画,并有《刘之山水树石画谱》,《刘之画语录》传世。1994年11月28日刘之仙逝,人们对其书画手迹,无不珍藏宝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