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麟
连云港市现代医学奠基人
刘一麟(1908—1985年),字揆伯、伯揆,著名的医学博士、儿科专家。江苏海州(今东海)人。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位医学博士,193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32 年留学德国。1933年获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被选为连云港市、江苏省人民代表、政协常委,担任过连云港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体委主任、中华儿科学会理事、市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5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77年的人生历程中,刘一麟顽强拼搏,亲自实践,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连云港现代医学的奠基人。
人物简介
刘一麟,字伯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十二出生于东海县浦南镇(现属新浦区管辖)富安村。1933年获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市第一位医学博士。1934年在新浦开办益龄医院。在77年的人生历程中,刘一麟顽强拼搏,亲自实践,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连云港现代医学的奠基人。
求学
1914年秋,6岁的刘一麟入私塾读书。1916年在东海县富安村高小就读,1921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海州师范)两所学校的前身)学习,因学习成绩优良而提前一年毕业。
他怀着“医学救国”的愿望,报考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系,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前三年攻读德语,后四年学习医科。在学校期间。他目睹帝国主义血腥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毅然参加示威游行,加入了反帝斗争的行列。193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士学位,应聘任上海宝隆医院医师。
1932年7月,刘一麟获国民政府教育部自费赴德国留学证书,同年8月由上海乘船经香港、印度、埃及等地到达德国,入罗司多克大学医院研究脑垂体中间部浸液对皮肤色素及血糖的作用。
1933年1月转德国汉堡热带病研究院攻读博士,研究课题是《寻找布氏杆菌和真菌的嗜菌体》。刘一麟在成百上千的病例中一一寻找,终于在一位意大利海员马尔太患波浪热的病人粪便中发现布氏杆菌的嗜菌体。这一发现填补了该病防治的空白。有关论文,经过考核答辩,以最优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其时,刘一麟方满25岁,距到该研究院仅4个月。
对这样年轻、才华横溢的医学人才,研究院的领导和教授们进行了诚恳的挽留。1933年5月至10月,在德国汉堡大学爱明电病院进修小儿科神经科各3个月。尔后,毅然于1933年10月返回祖国并回到家乡。
创业
回到家乡后,刘一麟想在新浦创建一所医院,用自己的所学,为父老乡亲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却遇到许多的困难。先是资金缺乏,再是房屋也无法落实。在困难面前刘一麟没有丧失信心,他向中国银行和聚安盐号贷款4000银元,刘氏家族和岳父张氏家族共集资2000银元,资金问题基本解决。为了解决医院用房问题,他利用父亲刘振殿开设的商店旧房(今海州区(民主路老街)民主中路279号),计楼房28间,平房26间,按医院要求重新设计装修。经半年的筹建,1934年6月1日,益龄医院正式开诊营业。1936年2月6日《新海报》登了一则《益龄医院广告》,其中申明:“赤贫免费”。可见其办医院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祛除疾病,解除痛苦。
益龄医院设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4个临床科,刘一麟任院长,并负责内科、儿科主诊。外科聘请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又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的路忠平负责。妇产科聘用江苏省立镇江助产学校毕业的冯自新女士负责。还聘用8名护士,另外招学徒工12名,外加挂号、财务、炊事等人员,全院共有职工30名。医院设有手术室、药房、检验室,备有德国产的显微镜一台,可作血、尿、粪便三大常规及血清(康氏反应)、阿米吧痢疾、黑热病、疟疾原虫等检验。外科、妇产科手术器械齐全,能做四肢、难产等各项手术。益龄医院有病床40张,配有正规的钢丝床,床头柜、痰盂、大小便盆、被褥、枕头等生活用品齐全。门诊量每日50至100人次。
益龄医院正式开诊以后,是东海、赣榆、灌云、沭阳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好的一所民办医院。当时海属地区霍乱、天花、黑热病、麻疹、伤寒、白喉、猩红热、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常年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益麟医院建立后众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刘一麟深受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本飞机时常轰炸新浦、海州、板浦等地,刘一麟只好去灌云县杨集镇德兴庄避难,同时为周边村民群众治病。使不少黑热病患者获得新生。在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刘一麟颠沛流离。1941年赴上海行医,1945年2月,刘一麟在扬州开设诊所。在扬州行医时,日伪当局要他出任海州义德医院院长,他断然拒绝,并写信告诫家中亲友:“如果自己的家中有一个人那样做,将来祖祖辈辈见人就抬不起头来。”抗战胜利后,他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出任苏州一个从日本人手里接管过来的医院院长的聘请。
1947年春,其父亲病故,4月,刘一麟回到阔别多年的新浦,重新恢复了关闭多年的益龄医院。此时医院的规模不如抗日战争前,除聘用2位护士和2位工友外,其余都是刘氏家族兄弟。医院只设门诊,未设病房。刘一麟同时还被应聘为新浦公立医院内科主管医师,定时到该院会诊,直至新浦解放。
参政
1948年11月新(浦)、海(州)、连(云港)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解放。
刘一麟应聘任鲁中南卫生学校教师。
1950年3月,刘一麟出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48年至1952年底新海连市隶属山东省,1953年1月隶属江苏省)。
1955年4月至1983年4月,刘一麟连续5届当选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1983年3月,刘一麟当选政协连云港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10月,带领“益龄医院”同仁加入新海连市工人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新海连市工人医院副院长。1955年6月,新海连市工人医院并入新海连市市立医院,并更名为新海连市市立医院新浦分院,刘一麟任市立医院新浦分院副院长。
1957年5月,新海连市市立医院新浦分院改为新海连市新浦人民医院,刘一麟任院长。1972年12月,刘一麟任新浦人民医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2月,刘一麟任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1982年8月,刘一麟成为连云港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1955年4月,在新海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刘一麟当选为新海连市副市长。后连任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副市长。
1955年4月,刘一麟兼任新海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6年6月,刘一麟兼任新海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7年11月,刘一麟兼任新海连市保教管理委员会主任。
1959年7月,刘一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刘一麟曾作为医学界代表,赴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考察。
1977年11月,刘一麟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六届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1979年4月,刘一麟出席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刘一麟在近40年的参政生涯中,为连云港市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团
除参政外,刘一麟还在社会团体、群众性专业组织中担任多种职务,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发挥重要作用。1951年新海连市医师联合会成立,刘一麟当选主任。1952年10月,新海连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刘一麟任副主任。1961年10月连云港市医药卫生学会成立,刘一麟任副理事长。1964年6月刘一麟参加江苏省政府组织的民间代表团,赴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国考察。1979年,刘一麟被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聘为编委会委员。1981年9月,连云港市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推选刘一麟为副理事长。1956年11月,新海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刘一麟当选主席。1978年4月,刘一麟当选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78年5月,以刘一麟为副团长的连云港市代表团,出席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大会。1980年3月,刘一麟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1年,刘一麟当选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主席。1981年4月,刘一麟出席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教学
刚刚解放的新海连市,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极为落后。医务工作者更是十分匮乏。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新海连特委决定成立新海连特区卫生学校,专门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
1949年2月,新海连特区卫生学校在新浦后河街成立,刘一麟被聘为教师,教授医务班的内科学和儿科学课程。医务班共有学员110人,在刘一麟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学员们的努力,至1950年6月,毕业分配至各地工作。这批毕业生,后来逐渐成长为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如学员刘庆龙任北京医学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4人物春秋主任医师、教授。赵庆祥任吉林省长春市卫生防疫站主任医师,流行病防治专家。李长远任济南市卫生局长,党委书记,济南市政协常委。周荃,连云港市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肺科专家。他们的成长与刘一麟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
1950年,山东省卫生厅指示要尽快防治黑热病工作。是年12月,新海连市卫生院举办黑热病防治人员训练班,共有13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特聘请具有防治黑热病丰富临床经验的刘一麟授课。在一周的培训班上,刘一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介绍了黑热病的特点、防治流程、防治方法,使学员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防治要领。有了专业的防治人员,1951年,新海连市政府分别在新浦、海州、云台、连云,建立“黑热病防治站”,由政府提供特效药“斯锑黑克”免费为患者治疗。据统计,自1950年至1956年全市共治愈黑热病患者793人,流行40余年的黑热病在新海连市从此绝迹,刘一麟为我市的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1年至1953年,新海连市人民政府卫生科和新海连市医师联合会在新浦举办业余医务进修班,有学员40余名,刘一麟主讲生理、病理、内科、儿科等课程。通过此次进修,学员们的诊断水平、疾病鉴别水平、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批学员,后来成长为我市医务界的骨干、专家。市中医院的周子芳、李子丰,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满球等人都是从该培训班脱颖而出的优秀医疗专家。
科研
多年来,刘一麟十分重视科研,对科研投入了大量精力。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海连市每年都有乙型脑炎流行。刘一麟与盐务局疗养所房柱同志合作,建立乙型脑炎病毒实验室,对201例乙型脑炎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1960年,全国第一次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刘一麟的《乙型脑炎病人食物问题》论文,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刘一麟为了探讨中医五行说的规律,孜孜不倦,刻苦求索,努力试用近代科学成就,证明其正确性,推动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他于1962年、1963年在《江苏中医》发表《关于中医五行规律的探讨》和《再探讨》的学术论文,别开生面,独树一帜。1975年,中药景天三七治疗过敏性紫斑的研究,1976年,柿饼皂矾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研究,均获较好疗效。
1978年,刘一麟《免疫兴奋剂左旋咪唑治疗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被江苏省儿科学会推荐为中华儿科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文件。1979年,刘一麟成功研制新型血液淋巴细胞分离剂要要要细胞离净,为国家填补了一项空白,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1年至1982年,刘一麟对轮状病毒性肠炎进行研究,终于找到每年初冬流行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发表了《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在连云港市》的论文,这篇论文在云南召开的全国感染性腹泻诊治座谈上交流。刘一麟还进行了从猪胸腺和仔鸡胸腺中提取医用胸腺素的研究和实验。
刘一麟是医师,以为人民解除伤痛疾苦为天职。他在海属地区这块热土上,凭借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刘一麟医德高尚,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遇有贫困病人减免收费,慷慨解囊。刘一麟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廉洁奉公。1985年3月19日,刘一麟去世,享年77岁。
刘一麟一生从事医疗实践,还特别注重医学研究。他是《中华儿科杂志》编委。1979年,研制成功了新型血液淋巴细胞分离剂——细胞净,优于国外的通用制剂,获1979年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2年,探明了连云港一带夏秋流行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982年在《中华流行病》杂志上发表了《连云港市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流行情况》的论文。主要译著有《关于Reye氏综合病》、《左旋眯唑》、《皮肤粘腹淋巴结综合症》、《抗d胰蛋白酶缺乏症》、《AoP与血小板集聚》等百余篇外文资料。
刘一麟对中医学理论颇有研究。1960年在上海召开的中西医结合科技大会上,他宣读了《乙型脑炎病人食物问题》的论文,所阐述的“流质素食”辅助治疗高热病人突破国际上一直沿用的“用营养丰富的食物治疗总性传染病”的观点,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以后,他陆续发表了《中医治疗乙型肝炎食物的研究》、《中医五行规律的再探讨》、《中医饮食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等医学论文,引起了中医学界的关注。他还带领医务人员多次到云台山采撷草药,为救死扶伤吃尽千辛万苦。
一代名医刘一麟,不仅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医学财富,而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典范,海属地区的人民永远怀念他。
参考资料
东海现代人物刘一麟.东海史志网.2013-02-07
海属名医刘一麟.连云港文化网.2007-10-19
刘一麟.连云港史纲网.2011-12-13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21:1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求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