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当
列当科列当属植物
列当(学名: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是列当科。列当属二年生或多年生寄生植物。株高达50厘米;茎不分枝。叶干后黄褐色,生于茎下部的较密集,上部的渐变稀疏,卵状披针形,连同苞片和花萼外面及边缘密被蛛丝状长绵毛。花多数,排列成穗状花序,顶端钝圆或呈锥状;苞片与叶同形,先端尾状渐尖。花冠深蓝色、蓝紫色或淡紫色,筒部在花丝着生处稍上方缢缩,口部稍扩大。蒴果卵状长圆形或圆柱形,干后深褐色。种子多数,干后黑褐色,不规则椭圆形或长卵形。花期4-7月,果期7-9月。
植物学史
1980年,《内蒙古植物志(第五卷)》将毛药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f. ombrochares (Hance) Beck)和北亚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f. korshinskyi (Novopokr.) Ma)作为列当的变型归入列当的下级分类。
1990年,《中国植物志》 (第69卷 )将毛药列当恢复为种级,学名变更为Orobanche ombrochares Hance;而北亚列当则仍然作为列当的变型。
据“植物智”网站显示,北亚列当名称已修订,作为列当的异名。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寄生草本,株高(-10)15-40(-50)厘米,全株密被蛛丝状长绵毛。茎直立,不分枝,具明显的条纹,基部常稍膨大。叶干后黄褐色,生于茎下部的较密集,上部的渐变稀疏,卵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5-7毫米,连同苞片和花萼外面及边缘密被蛛丝状长绵毛。
花多数,排列成穗状花序,长10-20厘米,顶端钝圆或呈锥状;苞片与叶同形并近等大,先端尾状渐尖。花萼长1.2-1.5厘米,2深裂达近基部,每裂片中部以上再2浅裂,小裂片狭披针形,长3-5毫米,先端长尾状渐尖。花冠深蓝色、蓝紫色或淡紫色,长2-2.5厘米,筒部在花丝着生处稍上方缢缩,口部稍扩大;上唇2浅裂,极少顶端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或长圆形,中间的较大,顶端钝圆,边缘具不规则小圆齿。雄蕊4枚,花丝着生于筒中部,长约1-1.2厘米,基部略增粗,常被长柔毛,花药卵形,长约2毫米,无毛。雌蕊长1.5-1.7厘米,子房椭圆体状或圆柱状,花柱与花丝近等长,常无毛,柱头常2浅裂。蒴果卵状长圆形或圆柱形,干后深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0.4厘米。种子多数,干后黑褐色,不规则椭圆形或长卵形,长约0.3毫米,直径0.15毫米,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底部具蜂巢状凹点。
该种毛被疏密程度有变化,中国山西和甘肃的标本,植株密被一层白色蛛丝状长绵毛,其余地区的标本,植株毛被则较稀疏。
生长环境
常寄生于蒿属(Artemisia L.)植物的根上;生于海拔850-4000米的砂丘、山坡及沟边草地上。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中国、俄罗斯、奥地利、圣诞岛、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匈牙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半岛、克里米亚、千岛群岛、蒙古、尼泊尔、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库页岛、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图瓦卢、乌克兰。
中国分布:甘肃、河北、黑龙江、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东、山西、四川、新疆、西藏、云南。
生长习性
花期4-7月,果期7-9月。每株列当的现蕾、开花及结实期参差不齐,同一株列当有的下部在开花,而上部在孕蕾,或者下部结实,中部开花,而上部还在孕蕾。种子是自下而上顺序成熟的。
繁殖方法
列当以种子进行繁殖和传播。种子多,非常微小,易黏附在作物种子上,随作物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也能借助风力、水流或随人、畜及农机具传播。
列当每根花茎结30-40个左右蒴果,每个蒴果可结1000-2000粒微小的种子。种子落入地里以后,接触到寄主植物的根,寄主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即促使列当种子发芽。在没有寄主植物的情况下,种子能在土壤中生存,保持发芽力5-10年。种子长出的幼苗深入寄主植物的根内,形成吸盘,在根外发育成膨大部分,并由此长出花茎,而从下面发生大量附生的吸盘。在一株寄主植物上往往能发育出几十根花茎,并且它们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只要温湿度适宜,即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发生。在除草时被拔掉的花茎虽不复再生,但残留下来的地下部分,仍能继续寄生为害。在条件适宜时,7月上旬到10月上旬,种子萌发出土,天天出现幼苗,从出土至种子成熟约需30天左右。
主要价值
全草药用,有补肾壮阳、强筋骨、润肠之效,主治阳痿、腰酸腿软、神经官能症及小儿腹泻等。外用可消肿。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物种危害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参考资料
列当.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6:2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