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1)者曰:“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2)为不好士(3)乎?”郑子阳即令官遗(4)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5)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6)之而拊(7)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8),今有饥色。君过(9)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10)人
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11)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12)。”其卒(13),民果(14)作难而杀子阳。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
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
列御寇,原来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您莫非是不爱好贤士吗?”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
庄子之后的又一位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
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
圃田乡圃田村北有
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
班固《
艺文志》“
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
关尹子、
壶丘子、
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
说符》、《黄帝》、《
周穆王》、《
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
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
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
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
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李隆基封其为
冲虚真人,其书为
冲虚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