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
汉语成语
刎颈之交(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汉语成语,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刎颈之交”。
成语故事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军事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官位比廉颇将军的要高。
对此事廉颇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赵国的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他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下令回府。得意扬扬的廉颇将此事到处宣扬。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敬仰您是个正直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慢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恩怨而不顾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刎颈之交的好朋友,同心同德效力赵国。
成语寓意
在人的一生中,友谊是鼓舞人前进,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特别是对人的道德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廉颇由妒忌,到愤怒,后来深受感动而负荆请罪,最后造就和蔺相如勿颈之交的深情厚谊。蔺相如谦让的态度,廉颇知错即改的风范,这都是人们最缺少的,而恰恰又是建立彼此感情的基础。人生在世,美丽的青春年华都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唯有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不会枯萎,可以天长地久。所以交朋友时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要“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朋友不要苛求,更不要过于计较小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没有完人,要求过高,便没有了朋友。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运用示例
唐·魏征隋书·李密传》:“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购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初集》二回:“遂令小厮摆下香案,驾山已做就祝文,佩珩佥了花押,二人对天八拜,设誓焚祝,结成刎颈之交。”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7:3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