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年4月21日,南意大利巴里的切里尼奥拉战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场火枪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战役。西班牙名将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凭借长枪火枪方阵与胸墙壕沟的配合,大破数量占优、装备精良的法军。
事件背景
切里尼奥拉战役的主角是西班牙名将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他是一位杰出的统帅和军事改革家。他在卡斯提尔军队服役多年,参加了格拉纳达战争,不过他最著名的经历还是在意大利战场中与法国人的交战。
他的第一次意大利之行并不顺利。格拉纳达战争结束仅2年,1494年,法国国王
查理八世发动了对意大利的全面入侵,持续近百年的
意大利战争爆发。1495年,贡萨洛受命,率兵5000在南意大利登陆,援助被法国占领的那不勒斯王国。但他指挥的这支军队与法军比起来不仅数量上处于劣势(加上那不勒斯军队也是如此),而且战术上也问题多多。
在格拉纳达战争中,伊比利亚军队的标准配置是以小圆盾剑士(Sword and Buckler Man)为主力,与十字弓手、火绳枪手、轻骑兵等部队相配合。而法国人已经率先完成了职业军队的改革,步兵以
瑞士雇佣军为主力,骑兵以常备军改革后的重骑兵队(Gendarmes)为主力。西班牙这支轻装军队在荒原中与摩尔人交手十分好使,但却完全无法抵挡以重装部队为主的法军的冲锋。贡萨洛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但在
斐迪南二世国王的坚持和催促下,不得不勉强与法军交战,结果在1495年的塞米纳拉(Seminara)战役中,西班牙和那不勒斯联军遭到惨败。无奈之下,贡萨洛只好改变战法,避免再与法军主力交战,而是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利用意大利南部多山的地形作为掩护,不断袭击法军的补给线。由于法军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十分困难,同时意大利北部战线进展不顺,不得不于1496年全部撤出意大利。
尽管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贡萨洛知道不能永远靠这种手段赢得战争。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塞米纳拉的败仗很快就让贡萨洛总结了一套对付法国和瑞士人的新阵型,并且在战争间歇得到了费迪南的采纳。
贡萨洛效仿瑞士人,裁减剑盾步兵的比率,改用长枪兵为主力,并且将散阵改成密集阵。淘汰落后的十字弓手,增加火绳枪手的比率。这个新战术的哲学并非是像瑞士人那样使用长枪兵冲破对方的防线,而是用坚固的长枪方阵保护当时还很脆弱的火枪兵种,使得火枪兵种能在较近距离充分发挥火力,大量杀伤对方并最终取得胜利。这就是著名的“长枪加火枪”阵型。
1500年后,贡萨洛从西班牙的盟友
神圣罗马帝国手里借兵,同时邀请德意志军官重新训练自己的西班牙步兵。大批伊比利亚战士都放弃了原有的轻装武备,转而使用起4米以上的长枪,并需要经常在扎营时进行严密的队列训练。考虑到西班牙国内当时的火枪数量有限,贡萨洛还直接从
那不勒斯等
意大利地区招募雇佣军,强化自己的远射火力。
很快,第二次意大利战争又爆发了,阿拉贡于1501年再次加入战争,贡萨洛的新军再次前往那不勒斯,迎来了复仇的机会。
过程
对于法国驻军,
西班牙人则以最传统的方式应付。由于有加泰罗尼亚和热那亚舰队支持,法军根本无力阻止他们在任何区域登陆。一旦重兵被调离某个区域,大量西班牙轻骑兵和轻步兵便迅速包围驻军营地。即便不能强行攻克,也能肆虐周边城镇和农田,让法军难以获得必要的补给。等到对方主力开始收缩防御,又立刻机动换到其他地方作战。于是,原本应该占尽优势的法国人,因不胜其扰而无法继续南下,反而还要北撤退。
在1502年末到1503年初的相当长时间里,贡萨洛认为自己手头兵力并不足,任凭法军如何叫骂,都在巴雷塔地区坚守不出。
1503年,原本已经讲和的法国和西班牙再次冲突。由于对那不勒斯地区的领地分配不均,贡萨洛的军队不得不再次面对由内穆尔公爵指挥的法国人。由于获得增援,法军的野战部队人数恢复到了9000人水平(也有算上瑞士雇佣兵、仆从军和辅兵多达3.2万的说法),而西班牙军队却只有可怜的6300人和20门大炮;除了800名轻骑兵和2000名长枪兵,其余都是装备剑盾和火绳枪的散兵,其中有火绳枪手1000人。
(按照西班牙有8000兵力的说法,则是700名重骑兵和800名轻骑兵,超过2000名德意志雇佣军、4000人左右的西班牙步兵和1000多意大利雇佣兵)
由于法军的兵力多于西班牙人,如果经受不住法军的任何一次冲击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贡萨洛精心挑选了战场,他抢先占领了必经之路切里尼奥拉的高地地区,背靠小镇构筑设防阵地。以一堵胸墙、拒马和前面的壕沟掩护自己,再依次部署大量的火绳枪手和弩手,最后是训练多时的长枪方阵。骑兵则分别位于后方与右翼待命。20门火炮的支援力量稍显不足,但因为部署在高处的山坡上,所以具有良好的射击视野和更高射程。
由此,贡萨洛被一些现代军事家认为是“坑壕战之父”。
法军完全按照进攻队形布置。650名最精锐的宪兵骑士,部署在引导全军突击的最右翼位置,同时还能得到近千名骑马弓弩手的火力支援。3500名瑞士步兵组成传统的大方阵,位于全军的中心位置。另外3500名法国步兵位于最后出动的左翼,其中既有传统的弩手,也有仿照瑞士人组建的本土方阵。
尽管法军有40门炮,是西班牙人的两倍,但山路崎岖,由于当时炮火技术所限和西班牙人的地形、工事优势,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而西班牙人的20门炮却被冈萨洛精心部署到了极有利的位置。
当法军出现于战场时,就只能单方面忍受西班牙炮兵的洗礼。法军统帅也认为炮兵不是非到不可,直接下令各分队按计划强攻切里尼奥。
开战之后,法国人仍然用自己惯用的手段发动冲击,试图以两波骑兵冲击压倒西班牙军队。作为全军的菁英,宪兵骑士首先尝试突破当面的西班牙军阵地。但他们很快被壕沟与胸墙组成的野战工事阻挡,1000名意大利火绳枪手则在后面不断进行排射,迅速将不可一世的骑士们赶了回去。自觉丢脸的法国骑士,又在轻骑兵掩护下再度杀回。他们这次选择绕道对方的左翼外侧,但那里同样有预先布置好的陷阱。进攻者才意识到自己上当,隐蔽在第二线的意大利雇佣骑兵便拍马杀到。最终,法国人在这一翼的攻势被完全摧毁。
犯下同样错误的还有瑞士人。他们不仅看不上西班牙人,也觉得自己有能力突破所有的堑壕攻势。于是在左翼的法军步兵还没有完全列队,他们就已经以方阵压向贡萨洛部署的中央阵地。在那里,他们首先遇到数百德意志雇佣火枪兵的连续射击,然后又在翻越阵地时被对手的长枪压制。
尽管瑞士人的单兵素质极高,但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进行残酷的近身厮杀。边上的意大利弩手和火枪兵也借机绕道,从侧翼猛射瑞士方阵。因此,瑞士人不仅没有获得设想的中心突破,反而立刻陷入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
原本应作为第三梯次进攻的法国本土步兵,这时也遇到了巨大麻烦。由于右翼和中路部队都早早上阵,他们实际上与其他分队完全脱节。作为从国内调来的民兵,他们的训练水准和战斗意志都最为薄弱的。在没有王牌力量的协助下,很难坚持战斗太久。西班牙人也看准这个机会,出动埋伏在右翼农田里的轻骑兵进行骚扰。面对这些快速推进的标枪骑手,法国步兵只能立刻停下来组成防御阵势,掩护弩手进行还击。因此,他们根本没法增援在前面苦战的瑞士部队。相反,还在目的友军的进攻失败后就选择了撤离。
法军统帅内穆尔公爵 路易·达马热(Louis d'Armagnac duc de Nemours)在骑兵冲锋中中弹阵亡,成为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在野战中被火枪击毙的统帅。瑞士指挥官Chandieu也在率领长戟兵冲击西班牙人时战死。
剩下的瑞士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可能获得突破。相反,更多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从两翼迂回,大有完成合围之势。在军官的号令下,数千人的方阵开始脱离接触,缓步向后撤退。凭借每个人从小就经历的严格训练,在损失近50%的兵力后依旧基本保持阵势完整,直到完全退出西班牙人的火力射程。
西班牙步兵的反击,打垮了法军的阵列。但当敌人退走时,西班牙和他们的德意志盟友们也已精疲力尽。因此除了少量骑兵外,贡萨洛也没有派出其他步兵进行象征性追击。
战斗结束时,战场上留下了4000具法国和瑞士士兵的尸体,而西班牙人的伤亡只有100人,可谓极其轻微。
结局
切里尼奥拉战役迅速扭转了整个意大利战局,西班牙军开始转入反攻,贡萨洛得到了那不勒斯的阿尔维亚诺的巴托洛缪(Bartolomeo d'Alviano)率部增援,总兵力已达15000人;法军仍有23000大军。双方起初隔着Grigliano河对峙,但法军自身又出了问题,他们在Traetto的大营出现了大批病员,增援开始不济。法军指挥官认为无法守住沿河防线,下令撤退,西班牙人立即发动追击,给撤退的法军造成大量杀伤,法军统帅萨卢佐的卢多维科二世(Ludovico II of Saluzzo)几经努力,才避免了被合围的危险。但法军仍有4000人被杀,4000人被俘或失踪,而西班牙军仅损失900人(
加里利亚诺河之战)。在加埃塔城失陷后,西班牙终于彻底控制了那不勒斯王国。这两战加起来西班牙军伤亡只有1000人,却造成了法军至少12000人的损失,新的西班牙军队立刻威震欧洲!
贡萨洛随之名声大噪,成为伊比利亚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功高震主,遭到睿智狡诈的阿拉贡国王费迪南的嫉妒。一向最信任他的卡斯提尔女王
伊莎贝尔一世于1504年去世,贡萨洛失去了他最强有力的靠山。终于,1507年费迪南解除了他那不勒斯总督的职务,将其召回西班牙,尽管封赏了一堆头衔,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全部兵权,将他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让他参加后面的战争。1515年12月2日,贡萨洛在自己的封地科尔多瓦去世。他的改革已经让西班牙军队开始成熟,并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所发明的阵型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了大名鼎鼎的
西班牙方阵(Tercios)。1883年和1923年,
马德里和
科尔多瓦市都竖立了他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