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
菊科菊属植物
菊花是菊科菊属植物,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不仅色彩艳丽,姿态万千,而且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品格,与、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四大切花之首,已发展成为国际商品花卉中总产值最高的花种,具有花形多样、色彩丰富、用途广泛、耐运耐贮、瓶插寿命长、繁殖栽培容易、能周年供应、成本低、高产出等优点。
形态特征
切花菊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0~160cm,茎秆挺直且粗壮,有多个分枝,上被灰色柔毛,具纵条沟,呈棱状,半木质化。叶形大,叶背有绒毛,叶表有腺毛,能分泌菊香气。切花菊品种繁多,花色也非常丰富,主要为绿、黄、白、红、粉、紫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1个茎秆上一般有8~12个花蕾,花朵直径3~4cm,主蕾与侧蕾长势均衡,花期接近,呈伞型花序。
生长习性
切花菊属于浅根性作物,对土壤要求较高,要求较好的保水持肥能力,以透气性高和排水性能好的砂壤土为宜。切花菊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不同时期对光照要求不同,需进行补光和遮光处理。切花菊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6~26℃,如温度低于5℃则生长缓慢,低于0℃则停止生长。
生长特性
切花菊属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南方可以露地越冬,北方进入9月末扦插生根的幼苗按品种移入温室生长。
根:切花菊地下茎为根状茎,在浅表土层横向生长。地茎上有节,节上生根。切花菊的根系和蘖芽在表土层中,因此种植菊花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茎:切花菊地上茎直立,脆而易折,一般在1m左右。茎五棱,有短绒毛,茎基部稍木质化。在生产过程中需拉网保持直立,弯曲后没有商品价值。
叶:切花菊叶为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型,有浅裂,叶裂不尖锐,形成二次裂。
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茎顶、叶腋间。切花菊只保留茎顶花。正常花期10~12月。
栽培技术
种植品种
种植切花菊品种有乡村音乐(绿色)、爵士(黄色)、柔情(粉色)、凯蒂(白色)等。
整地施肥
熟茬地(种菜的日光温室)可不施基肥。重茬地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并需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是:先亩用35%威百亩水剂40kg对水500kg冲施土壤,然后覆膜,密封15~20天,之后揭膜旋耕1~2次,使残存的毒气散尽。做畦,凌源市多采用平畦栽培,一般做1m宽的平畦,每畦栽6行。
定植
植株高8~10cm、有3~4片叶时可定植。切花菊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以7~8月最佳。定植时先将畦面浇透水,如果草多可铺10cm×10cm孔洞的黑色地膜,再在地膜上铺设10cm×10cm尼龙支撑网,然后在地膜孔洞处栽苗,栽苗深度为2cm。栽完后立即覆盖透明地膜。注意地膜四周一定要压严,不要有透气的地方,否则会影响生根成活。
管理
1、揭膜。定植后7~10天生根,10天左右陆续撤去盖苗的地膜,一般在下午3~4时没有太阳直射时或在阴天揭膜。
2、温度管理。定植后生根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温度20℃以上;生根后正常生长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15℃以上。
3、光照管理。定植后一个月内要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大于12小时,如光照不足可以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冬季栽培可在下午4:30以后每天用补光灯补光4~5小时。一个月以后,当苗高40cm时开始遮光促使其花芽分化,每天保证连续黑暗时间14小时以上,一直遮到现蕾为止,需要45~55天。夏天用遮阴布,冬天用草帘进行遮光处理。
4、水分管理。切花菊生长以土壤湿润为宜,根据季节温度,幼苗期水分供应应充足,一般每3~4天浇1次水,直至苗高30~40cm止。停光后花芽开始分化,应适当控水,等花蕾可见后适当增加浇水。
5、肥料管理。一般定植半个月后冲施1次腐殖酸、甲壳素类生物肥,并加入适量生根剂;以后间隔3~5天冲施1次水溶性平衡肥,每次亩用肥量4~12kg,共冲施6~8次。当植株长到高30cm左右的时候,注意观察植株长势,对长势缓慢的亩追施富含磷钾的肥料14kg。当植株长到55~60cm的时候,再亩追施硫酸钾10kg。总体上切花菊追肥要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如长势良好可不用追肥或少量追肥,对长势缓慢的要适量追肥。
采收
当切花菊生长到高1.2~1.3m、有3~5朵花半开放时就可以采收了。在距离地面15cm处采收,每10只1扎,插入水中进行保鲜待售。
病虫害防治
白锈病,可用代森锰锌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30%乙蒜素乳油800倍液喷施防治;病毒病,可用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1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悬挂黄板进行防治,必要时用吡虫啉、啶虫脒进行化学防治;红蜘蛛,可悬挂蓝板进行防治,必要时用阿维菌素进行化学防治;青虫,可用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进行防治;蓟马,可悬挂蓝板进行防治,必要时用啶虫脒进行化学防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17: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