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西南约12千米的
切木尔切克乡境内的山间盆地中,属于青铜时代至汉、魏时期的墓葬群。
历史沿革
1963年下半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考古组在阿勒泰专区所属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富蕴、青河等六县调查了分布广泛的一种石人、石棺墓葬,并在阿勒泰县的克尔木齐公社(今切木尔切克)发掘了三十二座墓葬。
2014年7月26日~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阿勒泰市东喀腊希力克别特墓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发掘。这是中国继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当时称克尔木齐)墓葬群进行清理发掘之后第一次对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主动性挖掘。此次共发掘墓葬5座,出土物较少,专家提取了骨骼、墓穴内外土壤,后期将通过C14等技术加以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阿勒泰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内涵。
遗址特点
综述
切木尔切克在阿勒泰县西南约12千米,有克尔木齐河从阿勒泰山南出,布(尔津)阿(勒泰)公路在南面通过,附近地形是从北向南倾斜的一片辽阔的约一、二百平方千米的草原,草原上有一些南北走向的土岗,墓葬就散布在这些土岗上及其附近的戈壁滩上。考古发掘的慕葬都在公路北面,大体上分成三片。
石棺墓
切木尔切克石棺墓群包括喀腊希力克别特古墓地、喀腊塔斯古墓地、喀腊塔斯二号古墓地等。墓群分布区南北宽约125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总面积437平方千米左右。遗址中较集中地保存了大批的古代墓葬和基地石人。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环石围石堆墓和石棺墓居多。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和金属器。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根据地表的外观来说,大体上可分坟院制和单墓制两大类。坟院制的墓葬,在地面上有一定的范围,四周往往用平铺(或直植)的块石围成一个矩形(暂称矩形列石)。有的周缘虽无列石,由于较周围地面略略隆起,因此还比较清楚。坟院范围通常在200~600平方米左右。院内通常不止一座墓葬。葬俗方面凡无封土的墓都是竖穴石棺墓,有封土的墓中,则有石棺和竖穴土坑两种类型。单墓制墓葬是指墓葬四周没有矩形列石,相对坟院制墓葬而称单墓制墓葬。单墓制墓葬分石棺葬和土坑葬两类。前者又分有封土的和无封土的两种;后者都有封土。封土圆形,用卵石堆成或覆盖卵石。一部分单墓和坟院前,立有石刻人像或条石,个别坟院前有多达四个的。葬式有:屈肢葬、仰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和乱骨葬。
石人
综述
切木尔切克石人系利用天然圆石略经打磨后雕出整体外形,再以减地线刻方法雕刻细部,石人以圆形凸棱表现面部轮廓,眉弓发达,眼睛较圆,鼻子方直,嘴呈一字形,较宽阔,脸颊处一组尖部相对的三角形纹饰较有特点,颈肩部饰有长条形带饰,胸部亦有三角形或圆弧形装饰。这类切木尔切克式的石人主要在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发现较多。如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的喀伊纳尔(喀依纳尔)墓地石人、喀腊塔斯墓地石人,青河县的查干郭楞墓地石人、萨木特墓地石人、阿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富蕴县的苏普特墓地石人和奶牛场石人,布尔津县阿克扎尔墓地石人、阔科克二号墓地石人等。石人,因大都立于墓葬的东面,面朝东,而又被称为墓地石人或草原石雕人像。
石人分期
墓地石人大体可划分出四个时期:墓地石人产生初期、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期。第一期,墓地石人产生初期,即青铜时代(前1200~700年)。其造型古朴,表现出以圆形脸面为特点的石人雕像。第二期,发展时期,包括了早期铁器时代,两汉至南北朝(前700年至6世纪中叶)。其雕刻逐渐细腻,脸面的雕刻趋向于表现性别特征,有圆形、方圆及椭圆形面孔,雕刻以人的面部为主。第三期,兴盛时期,主要是隋唐这一时期,又称作突厥时期(6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石人雕刻上出现了圆雕形式,有些石人的雕刻具有肖像化效果,以及表现出带有程式化的突状眼睛。第四期,衰落期,主要是五代及辽宋时期(9世纪中叶至11世纪)。石人以线刻为主,雕刻简单。
喀依纳尔石人类型
石人的刻石以闪长岩为主,也有花岗片麻岩质石,主要选用自然砾石或石板。石人的面部浮起,或雕出凸起的圆形面部轮廓,也有面型呈桃形的,程式化较明显,缺乏写实性。眼睛为圆形,或在圆形眼睛中间加以阴刻,呈环状。鼻子方直,或稍呈渐宽形式,切平底。切木尔切克19号石人比较特殊,鼻呈角状。嘴较多的是阴刻成一字形,也有浮起的嘴。在肩胸部分,刻出窄带状饰,以做颈、肩的分界,胸前饰三角、弧三角,或弧状带饰。脸颊部雕刻了三角纹、弧三角等纹样。这一类型石人明显地雕刻出了性别特点,男性表现出了髭,而女性则没有。
萨木特石人类型
切木尔切克墓地6号石人为萨木特石人类型。萨木特类型石人所在墓葬有石棺墓和石堆墓两种。其特点是只注重脸部的雕刻,其他部位不作表现。刻石有闪长岩黑色石和花岗岩石板。石人脸呈圆形,大多为圆形眼睛,少数也有呈弧边三角形,或横椭圆形状的。典型的萨木特石人的鼻子为三角形,鼻翼宽,也有直鼻,平切底。颧部明显,嘴一般是浮起的大嘴。刻石较少作整体加工,保留自然砾石面,也有的是石板。萨木特类型石人主要特点是以凸起的浮线表现面部轮廓。
喀腊塔斯石人类型
喀腊塔斯类型,以阿勒泰市境内喀腊塔斯墓地石人最为典型。包括切木尔切克墓地4号石人。石人所立墓地的墓葬为长方形土石堆墓,刻石为闪长岩为主,也有花岗岩。喀腊塔斯墓地有并列的两尊石人,男左女右,表现的是夫妇石人。石人仅雕刻了面部,男性以剪底法显示面部轮廓,女性以浮雕法表现。虽然雕刻的方式上有差异,但风格相似。男性嘴比较大,而女性嘴小,眼睛都表现得比较小。另外,面部轮廓表现得不圆,鼻直,平切底。
切木尔切克10、11号石人类型
切木尔切克10、11号石人类型所处墓地的墓葬为石棺墓和石堆墓,刻石为花岗片麻岩质。切木尔切克10、11号石人列于石棺墓前,面向东。两尊石人也是一男一女,面型呈长椭圆。左女,浮起凸棱面部轮廓;右男,脸面浮起。女性眼睛外眼角高,呈斜立状,麦粒形眼。男性为小而浮起的圆眼睛。男性雕刻了髭,性别特征表现明显。刻石整体缺少人体形状的雕刻。
随葬石人类型
切木尔切克21号墓为石棺墓,随葬石人呈棒状,截面为圆形,细而长。主要在中上部雕刻。石人有帽饰,浮雕出面部及五官。帽饰为螺旋形,圆眼睛,渐宽形长鼻。
主要遗迹
坟院制墓葬
坟院制墓葬无封土的竖穴石棺墓,以M17为代表。M17是一座有两个石棺墓和一个殉葬浅穴的坟院制墓葬。四周用垂直埋植的块石断断续续围成矩形,东西长20.8米、南北宽12.1米,高仅10~20厘米,矩形列石东端外面有较高厚的立石三块,顶端均残断,推测原为树立的石人像。院内偏西有方形大石棺暴露在地面上,1.4x1.62米见方,深1.07米,方向20°。石棺四壁系用整块的厚约30厘米石板拼成。棺内从东北角到西南角的对角线上又有一长方形石棺,长1.8米、宽0.3~0.6米,用大小厚不等的块石围成,墓主人骨架即放置小石棺中,俯身直肢,头向东北,大、小石棺中都没有随葬器物。而在大石棺外东侧南头距地面深约20厘米深处,出土石器七件,计铲的合范一套两件,匕首和锥的单范同式两件,圆锥形漏斗一件,小石一件,小石臼一件。范上无气孔,无内模,无使用痕迹,应属母范或明器。坟院中部的一层乱碎石下又有方形大石棺一座,2.3x1.04米见方、深1.28米,方向22°。棺口覆有与棺壁等厚的盖板三块。石棺的上部填土中出骨镞二枚,在距墓口60厘米的填土中发现墓主人的完整骨架,侧身屈肢,头东。头骨北侧随葬陶罐一件,左臂南侧有小青铜刀一件,大腿骨上端、骨盆与尾椎骨缝间各有青铜镞一枚,后者铤銎尚带有残余箭干,推测是中箭死亡。在这个墓主人骨架下填土约30厘米处发现遍布全棺的大量骨架,以头骨计共二十人。应是被杀殉者的骸骨。坟院内距大石棺西南约1.2米处的表土层下,有一浅穴,内有散乱的头骨碎片、股骨残段等,推测是一殉葬奴隶。有封上的石棺墓为数不多。
单墓制墓葬
单墓制墓葬有封土的石棺墓五座,以M11为代表。M11的石堆封土直径约9米,顶部已被破坏,石棺显露。石棺矩形,长1.9米、宽1.4米、深1.3米,棺内深90厘米处,偏南有一骨架,仰身下肢上屈,头西,随葬有铜矛、铜锥及大、小石罐各一。由此往下20厘米的填土中,稍偏北有一长0.6米、宽0.4米的花岗岩石条,石下压着一副骨架,头骨置于胸腔左侧,已碎成五片,脊椎上半及胫骨以下残乱。随葬陶罐一件。无封土的石棺墓共七座,都是方形大石棺,与坟院制石棺墓类似。有封土的竖穴士坑落。这类墓葬的封士堆多排成南北向链线,共发掘九座。扩内无葬具,普遍出土铁器。
文物遗存
随葬品
切木尔切克墓地出土器物质地有陶、石、青铜、红铜、骨、铁等。特点之一是平素无纹的石质容器(主要是石)出土不少,有坚硬的花岗岩、沙岩、泥页岩,松软的滑石和云母片岩。有的石罐上发现补缀裂缝的穿孔,表明这种简陋的石器是实用的。以橄榄形陶器和石罐最具特征。
石人
喀依纳尔二号墓地1号石人
喀依纳尔二号墓地一号石人,国家一级文物,年代为夏商时期。石人高113厘米、宽73厘米,厚56厘米。石人浮雕出圆形面部轮廓,弧眉,直鼻,近圆形眼睛,“一”字形髭,椭圆嘴。石人颈肩分界不明显,在相当于颈的地方,上下饰两道窄带纹,其间饰以凹点纹饰。另外,在胸前也饰以凹点纹。这尊石人是切木尔切克石人中的典型代表。
文物价值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是阿尔泰山草原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价值,在考古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考古专家称为“切木尔切克文化”。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西南约12千米的切木尔切克乡境内的山间盆地中。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路程约8.6千米,用时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