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甘共苦,
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 ɡān ɡònɡ kǔ,意思是同享幸福,分担艰苦,出自《晋书·应詹传》。
鲁迅《彷徨·
伤逝》:“对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来算作分甘共苦。”
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遂随从积年,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曰:“自遭丧乱,人士易操,至乃任运固穷,耿介守节者鲜矣。伏见议郎韦泓,年三十八,字元量,执心清冲,才识备济,躬耕陇亩,不烦人役,静默居常,不豫政事。昔年流移,来在詹境,经寇丧资,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弥厉,不游非类。颜回称不改其乐,泓有其分。明公辅亮皇室,恢维宇宙,四门开辟,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采秋实于岩薮。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帝即辟之。自后位至少府卿。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程婴、杵臼之义,祭詹终身。
晋朝时,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应詹,孝顺父母,亲爱邻里,乐于助人,不悋财物,天下闻名。应詹在洛阳时,洛阳郊区一个名叫韦泓的士人,因为西晋末年的战乱,再加上瘟疫,家人亲戚都死尽了,没吃没喝,就慕名投靠应詹。应詹见了韦泓,并不因为他穷困就看不起他,而是与他“分甘共苦,情若弟兄”,一下子让韦泓在他家住了多年,并帮韦泓找了妻子,为韦泓买了房子,还把韦泓推荐给晋元帝,让韦泓当了官。韦泓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应詹死了之后,韦泓极其隆重地悼念他,一辈子什么事都可以忘了,就是不会忘了祭奠应詹。后人从两个人生死不忘的友谊里,摘取了成语“分甘共苦”或“分甘同苦”,让天下人知道,人世间还有种宝贵的情感,那就是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