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北部属苏州市吴江黎里镇,南部属浙江嘉善陶庄镇,总面积5.61平方公里。吴江部分3.15平方公里,周长8544米,常水位2.9米,湖泊容积835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1.42米。入湖河道有3个,为东西港、东琢港、西大港。
分湖东西较长,今在网络地图上测距,从西岸的北尤家港口向东,到芦墟太浦河口长5300米;从北岸汾湖湾朱家港口,到对岸中部最南的湖湾处长2900米;从北岸的318国道东西港桥到南岸湖湾有2200米。湖中距分湖公园1000米处有约2000平方米的独脚圩,南北长290米,中部最宽处约130米,人们形象地称呼为“摇篮圩”。由于多方的侵蚀作用,摇篮圩也越来越小、越来越低了。
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员猿源怨年的《游分湖记》比张、同说得更明白院”湖东西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院一属嘉禾(嘉兴),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畅游分湖的东道主顾逊和其他六人的”分韵赋诗”皆作分湖。宋朝和元朝的诗文承袭了一种古老的说法院春秋末年吴、越相争时,今分湖公园一带曾驻扎吴国水军,与越国抗衡,在此留第下”点将台”、”伍子滩”等遗址地名;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凭吊一伍子滩的诗文传世。历史资料总说这里是”吴根越角”,”吴、越在此分界”。直至今天仍然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因此,由吴、湖越两国分界得名”分湖”,是本义。然而,诸多历史文献也频频写成”汾湖”。乾隆《吴江县志》集汾湖条说”汾旧作分”,将分湖作为旧名记述。明弘治《吴江志》卷二”山川”条记载院”汾湖有二十九都芦墟村,上承嘉兴之水,北流入三白荡;旧名分湖,以其半属吴江半属嘉兴故也,后人加以水旁云。”
这说明“汾湖”的写法由来已久,并且明朝以来文人学者大多喜欢写成“汾湖”。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或许加“三点水”,与“湖”字的字形趋于平衡;从字义看,“汾”字符合湖荡”多水”的底蕴。也有人认为,后世已无战乱,地区和睦,不用“分”字,写成”汾湖”大家乐意。
圆园园远年员园月芦墟和黎里合并成“汾湖镇”,建立“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所以,“汾湖”一词已赋予行政区划的新涵义。五十年来的生产建设,造就了分湖巨大的地理变化。1958年末开始太浦河工程,持续的”大包围”工程,堵塞分湖北岸及东西岸的十余条河港,近半数再也不开通了。1992年至1996年的太浦河第三期工程,挖深分湖段航道,堆土”填湖造地”。面积最大的是汾湖湾一块院318国道就此“截弯取直”段东西长1100米,新填地南北长840米,造地约0.8平方公里。浙江方面也有大动作,1999年7月14日封堵芦墟南栅港,在浙境建造水闸,控制分湖水南流的流量。2004年筑成穿湖大堤,为嘉善县
汾湖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工程。该穿湖大堤西起南尤家港东岸,伸向湖中200米再向东,到西港甸村上岸,全长3000米,堤宽34米;圈内水面最宽处800米。若以此堤为南岸,现在分湖南北平均宽度约1000米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