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
分类法(Folksonomy)是由“Folks”和“Taxonomy”
组合而来,Folks在
英文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
分类法,它是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一个重要部分。
而“Folksonomy”是指“群众”自发性定义的平面型非层级结构式标签分类,现有“分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大众分类法”,“民众分类法”,“俗民分类法”等不同的翻译名称。
是指一种由使用者以任意关键字进行分类的协同
工作。这个现象源于2004出现的许多
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例如分享书签网站,相片分享网站,目标分享网站等等。其见证了Web2.0的发展。
通常,大家会认为“大众分类法”就是使用自订的标签(tagging)进行分类。但是使用者自行标签与大众分类仍然有所不同。如 Gmail的标签分类也是一种自订关键字的分类方法,不过它并不能说是大众分类法,因为使用者彼此之间并不能分享分类的资讯。
“大众分类法”与图书资讯学中的“
分面分类法”(faceted classification)并没有直接关系。
社会科学与
人类学领域已经对“俗民分类系统”(folk classifications) 〝非专业者如何分类〞 进行了长期的研究。Harold Conklin 的《Folk Classification: A Topically Arranged Bibl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and Background References Through 1971》就是其中之一。
举一个简单例子,当我们在收藏中文门户网站时,自定义了“门户”,“中国”,“新闻”这3个关键词作为标签,而其他人在收藏时也自定义了自己的关键词作为标签。而最后系统统计出来使用“门户”,“中国”,“新闻”这个3个关键词来定义的频率最高,那么这3个词就是用户对这个网站的分众分类。
大众分类法使得传统
分类法摆脱了固化的现象,并且跟大众的认知程度密切的结合起来,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也为群体用户和信息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桥梁。这种分类是平面化的,没有等级层次的划分,虽然它相对不够严谨,缺乏准确度,但是在
社会性软件中,这种平面延伸的分类方法却在无形之中成为形成了沟通的渠道和网络,而且方便,灵活,不受条件限制。所以这种以自定义标签形式的大众分类在现下流行的社会性网络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Delicious、
Flickr和
43thing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