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麝香龟是龟鳖目动胸龟科小麝香龟属动物。刀背麝香龟背甲黑褐色至黄色,有深色放射状条纹,脊棱突出,背部成屋顶状;腹甲黄色且不完整,甲片之间以大片韧带相连,无喉盾;头部及四肢黄褐色,有黑色斑点,尾部有明显突起的肉刺。刀背麝香龟又称剃刀龟、屋顶龟。
刀背麝香龟最显著的外形特点是背甲具有明显的嵴棱,形成陡峭的斜坡,特别是幼龟更突出。另外,其
背甲(
盾片)呈浅棕色至浅橙色,并带有深色的小点或放射状条纹以及深暗色的边沿(这些图案在老年龟身上可能会褪去)。背甲是卵形的,向上倾斜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高圆顶壳(通常高16厘米),并带有一个内侧龙骨(脊椎骨上的中脊)。由于是三角形,因此在椎骨之间存在重叠。背壳的长度在10.2-11.7厘米之间。幼体时
腹部灰白色至粉红色并带有深色斑点,成体腹部呈灰白色。喉盾缺失,所以腹部只有10枚盾片。胸盾与腹盾间具有铰链关节,肛门切口较小。肤色呈灰色、粉红色或浅棕色,带有小黑斑,略微钩住的下巴上有小黑斑。鼻部略呈管状突出,
下颌长有触须。雄性的特征是在其大腿和后肢具有更长和更粗的尾巴以及鳞片的粗糙斑块。尽管雄性的体形可能略大于雌性,但几乎没有其他区别的两性特征。
刀背麝香龟性情温和,在原产地数量较多,3-11月份活动,并时常晒背。生活于沼泽,或是水流缓慢、底部松软、水生植被茂盛的小溪和河流,属水栖龟类。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可冬眠,最适生活温度为18-32℃,当温度低于18℃时逐渐停食,低于10℃时进入冬眠状态。
刀背麝香龟在自然情况下,交配季节在4-5月和9-10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发情时间根据各地饲养环境温度而不同。发情高峰期在4月和9月。在发情期,雄性比较暴躁,雄性之间有互相咬爪、咬颈现象。交配多在清晨和傍晚,且多在浅水区进行。雄龟求偶时,主要表现为围绕雌龟游动、追逐雌龟、爬背、点头、触咬等现象。由于刀背麝香龟的脊棱太高,交配时容易翻身滑落,雄性用两后趾牢牢抓住雌龟,躺在水里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持续1小时。
刀背麝香龟在野外产卵季节为5-7月。在人工饲养下,可适当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调节产卵时间。产卵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产卵明显减少。刀背麝香龟每年可产3-8枚卵,一般产3-5枚者居多。卵可分两次产出,每次产卵1-3枚。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午夜前结束。产卵前雌龟会反复寻找最佳产卵地点,产卵前可挖沙数次,直到雌龟满意才会将卵产下。产卵前,雌龟会反复巡视产卵场,确定安全之后才会开始用两前肢挖沙,挖沙时如遇到外界打扰受到惊吓,会放弃沙坑钻入水中。挖好的沙坑深8-10厘米,宽5-7厘米。雌龟挖好沙坑后会转身,将身体后部向沙坑内倾斜,泄殖腔对准沙窝开始产卵。产卵结束,雌龟经过短暂休息后,会用后肢将身体周围的沙土推到沙坑内,并用腹甲反复压沙坑上的沙土,把沙土压实、压硬后离开。雌龟没有护卵行为。
挑选亲龟时应尽量挑选体型较大,四肢粗壮有力,体表无外伤及寄生虫,切忌个体消瘦及有外伤者。亲龟在陆地上爬行时要求腹甲不拖地,若将龟的腹部向上放置,要求亲龟可以迅速以头顶地翻转过来。一般要求体长12厘米以上即可,雌雄比例为1-3:1。亲龟在检查剔除有体外寄生虫、有明显消瘦和有外伤个体后,可以用每升1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浸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清水冲干净。亲龟池可用每升2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之后,用清水刷洗干净。
饲养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应多注意温度变化、水质变化及摄食情况。饲料中应适量添加维生素等提高龟的免疫力。发现有状态不佳的龟应及时拿出,单独饲养,避免疾病传染。刀背麝香龟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饲养时应注意防治腐皮、感冒、肠胃炎等几种常见疾病。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