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宋代李钰词作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是南宋词人李钰写的一首送别词。这首词写送别的场景,上阕通过描述火红的枫叶、大雁的南飞,来突出作者远离友人的无奈;下阕通过眼前情景,想象以后独自在外,友人想念作者的场景,来突出作者的不舍。该词以典雅的语言,凝炼的笔法,抒发了作者的点点闲愁。此词用“染”字写秋色满衣,用“老”字点明时间在于深秋,抒情写意不徐不疾,情感圆通,风格温雅,工整平实,自然稳妥,体现了艺术之美。
作品原文
击梧桐①·别西湖社友
枫叶浓于染。秋正老②、江上征衫寒浅。又是秦鸿过,霁烟外,写出离愁几点。年来岁去,朝生暮落,人似吴潮③展转。怕听《阳关曲》④,柰⑤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双屐行春,扁舟啸晚。忆着鸥湖莺苑⑥。鹤帐梅花屋⑦,霜月后、记把山扉牢掩。惆怅明朝何处,故人相望,但碧云半敛。定苏堤⑧、重来时候,芳草如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击梧桐:词牌名,此调有两体。此词是一百十字者,见《乐府雅词》。
②秋正老:谓秋天已深。
③吴潮:此指钱塘江潮。临安(今浙江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故云。吴,吴越的简称,今江、浙一带。
④《阳关曲》:指送别之曲。唐王维有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
⑤柰(nài):同“奈”,表示怎样,如何。
⑥鸥湖莺苑:谓西湖及其四周的园林。
⑦鹤帐梅花屋:指词人在孤山中的隐居庐舍或西湖社友聚集的吟楼。北宋诗人林逋恬淡好古,不趋荣利,隐居于西湖孤山,一生未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⑧苏堤: 西湖两堤之一,苏轼所建。
白话译文
正是深秋时节,经霜的枫叶一片火红,比染过的还浓。即将远行的我感觉江上有轻微的寒气扑来,觉得身上的衣衫太单薄了,有些不胜其寒。雨后初霁傍晚时分,一队队从北方向南飞去的大雁出现在暮霭沉沉的长空,那排成的雁行,写的仿佛是一个个“愁”字。多年来,我来去奔波,恰似那朝起暮落的钱塘江朝一样,身不由已,空自辗转。离别时怕听送别之曲,可此刻偏偏响起了凄婉哀怨的《阳关曲》,让我顿生天涯羁旅之感。
记得当初我与社友们一起穿着木屐在湖畔漫步赏春,在黄昏中泛舟赋曲,对酒吟啸,是何其快乐。现在已是深秋,请记住在霜月之后把我们在孤山上的鹤帐梅屋之门紧紧关闭。明天我不知身在何处,当老友们因想念我而遥望天边时,也许就只能望见几朵半卷半舒的云彩而已。当明年春来、苏堤上芳草如茵的时候,我一定会重回到这里,再与你们一起畅游美丽湖山。
创作背景
李珏交游很广,曾与唱和诸友结为西湖诗社。这首词是他离开临安前赠给友人之作,说明离去原因及明春归来相聚的誓约。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阕,“枫叶”二句就眼前景物写起,带出离别的季节(秋天)和地点(江边)。“征衫寒浅”,为远行人的特殊感受:别社友心理上的清冷寂寞,唤起了生理上江上寒浅的感受。“又是”三句将视野由平视江边转为仰视长空。看到“秦鸿”,它们在空中排成雁字队形,可词人的无限离愁,它们又能写出几点呢?跟着又将人生的年来岁去,起起落落,比喻为钱塘潮水的展转涨落,更渲染了人世聚散离合的离愁别绪。怕听送别之曲,偏偏此刻笛奏《阳关》,将他的思绪带向遥远的地方,表达了主人公情怯而又情切的思念之情。
下阕从眼前的情景推开。“双屐行春”三句想象今后自己身在他乡,回忆与西湖社友在一起的种种湖山雅事。“鸥湖”对应“扁舟啸晚”,是说在黄昏下泛舟吟啸,“莺苑” 对应“双履行春”,是说着木屐漫步赏春。“鹤帐梅花屋”指孤山中的隐居庐舍,或西湖社友聚集的吟楼。此二句叮嘱社友牢掩柴门,实意在期望对方一如既往抱节不仕,不染世俗尘埃,象征着主人公昔日宁静淡泊的山林隐逸之趣。“惆怅”三句又设想自己走后,诸友将怀念自己。这也是对社友的一种期望暗示。“定苏堤,重来时候,芳草如翦。”这个结尾也是独特的,他不是写临别时的苏堤,而是写当他远游归来回到苏堤时,芳草如同剪过一样的茂盛。以此安慰朋友,也是自慰,显出了词人曲折、波澜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主人公未成行即盼归的情切。
名家点评
全国李商隐研究会顾问、山西诗词学会顾问何林天:“全词从思想上来说是很平常的,从艺术上来说,上下阕,都有波澜起伏,而且是那么自然,典雅,能触动离别者的情怀。”(《全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李钰,(1219—1307)南宋诗人、词人,字元晖,号鹤田,江西吉水人。年十二,通书经,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批差弃干办御前翰林司主管御鉴书籍,除合门宣赞舍人。初领应奉,赐紫袍红靴、小金带一,朝士奇之。《绝妙好词》收词二首。有《杂著四集》、《钱塘百咏》行于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1:2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