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军争》篇。春秋时期,中国兵学家们已经发现军队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左传・庄公十年》载曹刿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孙子》从治气的角度进一步归纳发展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是:①“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反映了战场士气变化的规律及对战斗力的影响。以朝、昼、暮来分别形容士卒的士气状况和精神状态,也用它来形容战斗的开始、中间和末尾三个阶段。②重视利用士气变化的规律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主张避开敌人新锐之师的旺盛士气,待其疲劳沮丧、士气衰竭、战斗力已大为削弱时予以打击,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所谓“避其朝气,击其惰归”。值得指出的是,《孙子》对于士气变化的分析不仅限于不同时节因素,同时也十分关注敌方表象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形。如“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孙子・军争》),是通过对敌军队伍严整的面貌来说明其士气高昂和战斗力强,提醒将帅不可轻易交战。如果敌军出现“杖而立”“汲而先饮”“见利而不进”“夜呼”“军扰”“旌旗动”“吏怒”“杀马肉食”“悬缶不返其舍”(《孙子・行军》)等现象,则各从某一侧面说明其内部秩序混乱、士气低迷,已呈败亡之象,可以击之无疑。
孙子说的‘~’,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