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陷瘢痕是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会造成的凹陷性疤痕。
概述
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会造成凹陷性疤痕,经常由痤疮、外伤、水痘引起。主要分为表浅凹陷瘢痕与深部凹陷瘢痕。前者多无症状和功能障碍,后者严重影响美观和多伴有功能障碍。
形成原因
痤疮、手术、外伤、感染、水痘及天花等是常见的引起凹陷性疤痕原因,这些病因导致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而在随后的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缺失则会留下永久凹陷性疤痕。
鉴别诊断
凹陷瘢痕容易与一些常见瘢痕相混淆,扰乱患者的自辨能力。因此,要区分容易与凹陷瘢痕相混淆的一些症状。
(一)表浅性瘢痕:表浅性瘢痕(superficial scar)因皮肤受轻度擦伤,或由于浅Ⅱ度灼伤,或皮肤受表浅的感染后所形成的,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表层。
(二)增生性瘢痕: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Ⅱ度以上灼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三)萎缩性瘢痕:萎缩性瘢痕(atrophic scar),其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可发生与大面积Ⅲ度灼伤、长期慢性溃疡愈合后,以及皮下组织较少部位如头皮、胫前区等受电击伤后。
(四)瘢痕疙瘩:瘢痕疙瘩(keloi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灼伤、注射、动物咬伤、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许多患者的原发病史可能被忘记。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根据瘢痕的形态,有可分为线状瘢痕、蹼状瘢痕、凹陷性瘢痕、桥状瘢痕等数种。是皮肤的表浅伤口,仅仅影响皮肤,由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起始,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而愈合。修复后均能达到结构完整性和皮肤功能的完全恢复。另一种类型是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通过瘢痕来修复。
手术方法
表浅凹陷瘢痕可采用磨削、切除缝合、CO2超脉冲激光、胶原蛋白注射或脂肪颗粒注射等方法。简单的线状凹陷性瘢痕,可将其表层的上皮组织切除,保留深部瘢痕组织,拉拢两侧缘于保留的瘢痕上逐层缝合。深部凹陷瘢痕视情况彻底切除瘢痕,松解组织粘连,在凹陷处移植自体组织如游离真皮脂肪瓣、带蒂真皮脂肪瓣、脂肪颗粒注射、骨或软骨,以及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或填入适当的组织代用品如硅橡胶、人造骨、有机玻璃、膨体聚四氟乙烯等。常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方式覆盖创面,但应注意瘢痕切除后皮肤覆盖后的组织张力要适度。
切除直接缝合法
适合较小的点状凹陷性瘢痕。以瘢痕长轴为纵轴线,沿凹陷缘正常皮肤作梭形切口,楔形切除瘢痕及皮下组织后分层缝合。
瘢痕组织充填法
适用于较宽大且凹陷较深的瘢痕。以瘢痕长轴为纵轴线,沿凹陷边缘正常皮肤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皮下。将瘢痕的表皮削除,原位保留其深层组织以供充填之需。然后充分剥离切缘两侧皮下组织,切口分层直接缝合。
手术注意要点
手术目的是恢复皮肤表面的平整性,为此,要求切口应设计在皮下组织厚度一致的正常皮肤上,切缘下需作适度剥离减张,分层缝合,在缝合真皮后表皮应基本上对齐,在此基础上再用6-0美容线行皮肤缝合后应该切口对齐平整。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切口呈线性陷凹不平整或瘢痕增生,按注意要点设计并手术可以避免。如有发生,宜在手术3~6个月瘢痕稳定后再次局部修整,关键是切口必须符合皱折线,并做到无张力缝合。
预防保健
1、瘢痕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很难获得非常满意的成果。从理论上讲,瘢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也只能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
2、因为每一次整形手术,都是一次新的创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瘢痕形成,与瘢痕的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3、预防瘢痕的根本点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创口的第二次创伤,促使创口早期一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