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生物群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古生物群
凯里生物群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时间属中寒武纪早期,距今5.2亿年的海洋生物。凯里生物群包括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凯里生物群发现娜罗虫微网虫、奇虾虫、古蝠虫、奥托也虫、非三叶虫等和节肢动物、水母状动物、棘皮动物和软躯体化石等,而微网虫、奇虾类等均为首次发现。凯里生物群由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等在1982年11月发现,年代居于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构成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生命起源与演化、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简介
凯里生物群发现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属中寒武纪早期,是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凯里生物群化石非常丰富,目前凯里生物群有11大门类、120多个属的化石,包括多孔动物及开腔类、腔肠动物刺细胞动物、蠕虫类、触手动物水母状化石、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宏观藻类、疑源类,还包括了大量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如各种软躯体节肢动物、叶足类、各种蠕虫、水母状化石、奇虾、高足杯虫等,其中保存完整的各种三叶虫化石和棘皮动物是凯里生物群的特色。
埋藏类型
凯里生物群的生物是在突然事件诸如地震所引起浊流快速将这些生物掩埋,逐渐形成目前的凯里化石群。这是典型的基本上属于原地为主的特异埋藏类型,和澄江生物群的浅水及布尔吉斯页岩的风暴引起的方式有差异。
生物种类
凯里生物群三叶虫达96属,以褶颊类和倔头类三叶虫为主,是最多的一个类群。棘皮动物是凯里生物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化石数量及类群均多,包括海百合亚门始海百合纲海扁果亚门海箭纲海胆亚门海座星纲及海参纲的化石。节肢动物还包括了纳罗虫、马尔三叶虫、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奇虾类、林桥利虫等。叶足动物包括微网虫和怪诞虫。
相关研究
凯里生物群年代居于澄江生物群和布尔吉斯生物群之间,以世界独有的软躯体动物贵州轮盘水母等生物享誉世界,成为世界上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的科研圣地。在那里,几乎所有现代动物门类的祖先代表及已经灭绝的动物门类被发现。
经中美有关方面专家共同研究,确定了在贵州凯里生物群中发现的颗粒化石是胚胎化石。这是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云南澄江生物群中,首次发现的胚胎化石。
发现过程
1982年11月,贵州工业大学三位40多岁的讲师——赵元龙、黄友庄、龚显英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博士的建议下,来到贵州东部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寒武系凯里组剖面上采集三叶虫,准备写几篇研究论文。想不到的是经过20多天的艰苦努力,却找到了棘皮动物、三叶虫、软舌螺、腕足类、单板类、水母状化石及藻类等多门类化石。
但由于资料、消息及水平限制,他们不知道发现的这个多门类化石群就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直到1987年,《古生物学报》刊登了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者——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研究员及孙卫国研究员的系列论文,他们才知道发现那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发现。
贵州工业大学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的支持下及卢衍豪杨遵仪李星学院士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的关怀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基金等连续资助及下,他们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博士、朱茂炎博士、钱逸研究员等组成了研究组,进行采集、研究,于1994年取得第一批系列成果,在《古生物学报》上发表了有关凯里动物群的论文12篇。
那时凯里动物群已拥有10个门类、50多个动物属的化石,在国内外产生了初步的影响,并获得国内外部分古生物学家的公认。已故卢衍豪院士认为这一发现是“我国古生物科学史以来少数几个重大发现之一,这不但是中国科学史一大光荣,也是亚洲科学史上一大光荣”。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早期后生生物研究专家Conway Morris博士则认为凯里动物群是一个很重要的动物群。
尽管如此,凯里动物群的组成和澄江动物群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别,凯里动物群软躯体化石很少,非三叶虫节肢动物群也相当少。
发现意义
凯里生物群的时代为中寒武纪早期。其年代居于澄江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之间,在生物演化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早期后生生物的演化、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古地理板块的正确恢复、生物埋藏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及证据。
凯里生物群是继中国澄江生物群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是澄江生物群的极好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填补了中国乃至全球古生物库中薄弱环节及空白凯里动物群中的水母状化石及分类位置未定的 Wiwaxia(威瓦克西亚虫)全球仅有3-4个产地;具节珊瑚藻类仅有台江一产地,同时对地层对比、古地理、古生态的研究无疑也具重要意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1:56
目录
概述
简介
埋藏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