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东路街道,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地处
西工区东南部,东与
老城区相邻,东南与
洛龙区隔河相望,西南与
洛河交会处,西与
西工街道相接壤,北与
唐宫路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91年,成立凯旋东路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辖4个社区:洛阳桥、洛浦路、长乐街、团结巷,下设8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凯旋东路街道辖4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定鼎路文宣巷3号。
地理环境
凯旋东路街道地处
西工区东南部,东与
老城区相邻,东南与
洛龙区隔河相望,西南与
洛河交会处,西与
西工街道相接壤,北与
唐宫路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总人口3124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925人,城镇化率92.6%。总人口中,男性16051人,占51.4%;女性15196人,占48.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彝、壮、朝鲜、土家、苗、黎等9个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0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凯旋东路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05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627万元,企业所得税175.8万元,个人所得税136.35万元。
工业
2011年,凯旋东路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5704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工业增加值1317万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6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10万元,比上年增长23.6%。
商业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有商业网点53个,职工200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1120人,专任教师99人;小学3所,在校生1959人,专任教师1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60人,专任教师23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200人,专任教师154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所。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4个,藏书4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腰鼓队、歌唱队。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凯旋东路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卫生院5个;病床107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4.4张。专业卫生人员66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75万人次,住院手术492台次,出院病人0.741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凯旋东路街道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0户,人数821人,支出230万元。
交通
凯旋东路街道境内有238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凯旋东路街道因辖区位于凯旋东路两侧得名。
风景名胜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初称则天门。李世民攻占东都洛阳城后因其太过奢华而火焚之。唐初在旧址上重建,至李旦时避其母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隋唐东都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场所,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城门遗址。应天门遗址平面呈“凹”字形,由门楼、垛楼和阙楼组成,中间由廊庑相连,左右出阙,两阙相距83米。其建筑形式直接影响到北宋汴梁城的丹凤门和明清北京故宫的午门,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