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
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有效需求原理。
基本介绍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
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
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
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
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
有效需求。
(一)需求理论
1.就业理论
西方传统经济学认为充分就业是“交换经济”的常态,只承认“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否认普遍的生产过剩和普遍性失业的可能性。这一理论,面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严重的失业现象不能自圆其说。为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确存在的问题,凯恩斯提出了第三种失业,“非自愿业”概念,即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实际工资更低的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
2.有效需求理论
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从经济学理论上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二)“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造成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此即第一个心理规律,它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人们的消费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速度却总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因而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之所以会趋向递减,在凯恩斯看来是因为,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那么资本边际效率肯定会趋于低落;如果投资者的预期比较乐观,投资就会高涨,使供给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从而使新增产品的销售收入趋于下降;投资的高涨会使资本的产品的需求增大,引起这类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大。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使得乐观预期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也趋于递减。
3.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形式来保护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财富。这种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便称之为“流动偏好”。从有效需求的角度看,流动偏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量货币收入滞留于人们手中,不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人们放弃流动偏好,就不能使利率过低。
(三)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由于工资率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资本主义制度总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会出现长期非自愿失业。凯恩斯并不否认工资率与就业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但如前所述,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取决于货币工资。降低货币工资并不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因此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应以刚性货币工资政策为目标,实行“温和的”通货膨胀,既提高物价以降低实际工资,又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刺激投资,增加就业。他说:“只有愚蠢之徒才会挑选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而不挑选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
与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降低可以提高资本边际效率,鼓励资本家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可以增加就业和收入,进而可以增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意味着社会“有效需求”增加。
有效需求增加刺激供给增加,但供给和需求均衡的价格却不一定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提高。短期内,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①未达到充分就业时,货币数量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就业随之增加,此时价格水平不会受多少影响。②货币数量增加后,将导致供给缺乏弹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但供给有弹性商品和劳务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凯恩斯将其称为“半通货膨胀”。③当达到充分就业的临界点时,增加货币数量的供给就会影响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上涨为“绝对通货膨胀”或“真正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结论是,当失业存在时,增加货币数量来降低利率,增加有效需求,提高物价,以实现充分就业。关于长期内货币数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这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结论问题。至于在极长期中的情况,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总是呈上开趋势。
(四)经济理论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所以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因而,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总需求。
(2)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以投资分析为中心,从分析投资变动原因探讨经济周期形成原因、过程和影响。从现代经济学对消费的经验成果来看,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消费中的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种人为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经济周期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的变动。
(3)凯思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是从凯思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出发的,但分析的方法与角度不同。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从凯思斯的储蓄—投资关系出发,分析事前投资与事后投资、事先储蓄和事后储蓄之间的差异如何引起经济周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乘致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理论则分析了投资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引起周期性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