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群
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
凤阳群(Fengyang Gr.)属古元古代。主要分布于安徽凤阳地区,为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白云山组,为石英岩,厚490米;青石山组,为大理岩夹中厚层条带状铁英岩,厚459米;宋集组,为千枚岩及含砂千枚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透镜体,厚223米。
简介
该群含铁英岩条带和层状镜铁矿体,其石英岩可做耐火材料和玻璃的原料。属滨海—浅海沉积。大理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白云石英片岩中白云母K Ar年龄16.5亿年和18.8亿年。与上覆青白口系和下伏五河群均呈不整合接触。
命名
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1978年创名(安徽区调队,1979)。命名剖面位于安徽凤阳县南东约10km的白云山(白云山组)和凤阳县南东约14km的宋集(青石山组、宋集组)。
沿革
1952年,李四光从凤阳山区变质岩系中划出白云山石英岩层和青石山层,归属下震旦统,20余年来,一些地质工作者将其与该区上太古界笼统地归属于前震旦系,并统称“凤阳群”(徐嘉炜等,1965)。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重新厘定了凤阳群的涵义(安徽区调队,1979),即仅指五河群殷家涧组之上,青白口系曹店组之下的浅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组:白云山组,相当于上述的白云山石英岩层;青石山组,相当于上述青石山层的下部;宋集组,相当于青石山层的中、上部。将其归属中元古界。1985年该队将其归属古元古界(安徽省地矿局,1985)
特征
主要分布于安徽凤阳山区。自下而上分为:1. 白云山组 下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夹石英岩;上部为灰白、微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细粒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石英岩中局部为含磁铁石英岩条带。组厚度为490m。其中石英岩为玻璃及耐火材料的原料。2. 青石山组 由薄层—中厚层条带状硅质白云石大理岩夹中厚层条带状铁质石英岩组成。条带宽度一般为0.5—1cm。组厚度大于459m。3. 宋集组 以微绿、白、紫等杂色千枚岩及含砂千枚岩为主,夹石英岩、条带状铁质石英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顶部普遍为紫红色铁质千枚岩或变铁质泥质粉砂岩,局部含有透镜状砂砾岩。该组厚度为223m。其中赋存似层状镜铁矿体。该群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变砂质碎屑沉积岩中可见变余碎屑结构。原岩自下而上为石英砂岩?采爸恃要卜凵澳嘀恃壹疤妓嵫窝要卜凵澳嘀恃摇⒛嘀恃壹吧倭磕嘀驶已遥?普遍含铁质条带。为滨海-浅海相沉积产物。青石山组大理岩含有Taeniatum cf. Crassum Sin et Liu,Protosphaeridium sp.等微古植物化石。白云山组白云石英片岩中白云母K-Ar年龄为1650Ma、1878Ma(安徽地矿局,1986)。其与上覆青白口系曹店组及下伏古元古界五河群呈不整合接触,在凤阳石门山一带覆盖于新太古代混合花岗岩之上(安徽省地矿局,1986)。
备考
涂荫玖等(1992) 将五河群殷涧组归于凤阳群底部,并将其归属中元古界。
编撰者: 金文山
作者1: 李四光
年份1:1952
系名: 古元古界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9 21:47
目录
概述
简介
命名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