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
汉语成语
凤毛麟角(拼音:fèngmáo línjiǎ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有两处来源,其中“凤毛”出自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麟角”出自唐代李延寿等著的《北史·文苑传序》。
成语出处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人就从这句话中提取出“凤毛”二字,又从《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提取出“麟角”。“凤毛”和“麟角”组合为成语“凤毛麟角”。
成语故事
谢灵运是南朝时宋诗人。他对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特别是他的山水诗独树一帜,开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这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家学渊源,谢灵运的一名叫谢超宗的孙子,也极有文采。这位谢超宗聪明好学,精读各种诗书,而且勤于写作,无论走到了哪里都不忘吟诗作文,在当时颇有名气。
人有了才学,出仕是一条必然的道路,所以谢超宗很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做官。他曾经担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常侍,负责王府中各种文件的管理,同时王府中的各种文告函件也都出自他的手笔。
谢超宗为官勤恳廉洁,人年轻,又生得十分机灵,特别是一手漂亮的文章,让人们都刮目相看。新安王刘子鸾每当有什么大的活动都不忘带上谢超宗,一方面是为他提供一些长见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脸上争光添彩。这一年,新安王刘子鸾的母亲殷淑仪不幸病故,王府上下一片悲哀,新安王更是痛不欲生。谢超宗看到新安王如此悲痛,想到老夫人平日对自己也十分友好,便提笔写下了一篇悼念老夫人的文章。
写这篇文章谢超宗动了真感情,他想到老夫人平时对自己的好处,想到王府上下的悲伤之情,想到新安王的痛苦,而自己更是悲从心中来,千言万语汇于笔端,文章写得格外真挚,十分精彩,令许多局外人读后都泪流不止。
文章一经传出,人们争相阅读。不久,这篇文章传到了孝武帝的手中,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他对文武百官说:“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呀,天下又出了一个谢灵运。”
大家听了孝武帝的话也都点头称是,纷纷夸赞谢超宗的文才。一位大臣说:“皇上说谢超宗是凤毛,真是千真万确,一般人哪里会有这样的文才。凤凰是吉祥之鸟,麒麟是吉祥之兽,但愿再出一个有文才的人,他好比是麟角。那就可以称为凤毛麟角了。”
大臣们议论得十分热烈。当时右卫将军刘道隆也在座,他是行伍出身,不喜欢学习,听了孝武帝夸谢超宗有凤毛,误以为他们家真有什么凤凰的羽毛呢。下了朝便来到谢家,央求谢家人说:“听说你家有件珍奇之物——凤凰毛,快取出来让我饱一饱眼福!”
谢超宗看到老将军赶来看什么珍奇之物,便反问道:“刘将军,你怕是弄错了吧,你看我们家像是有什么珍奇之物吗?”
刘道隆一听说谢家没有“凤毛”,以为谢超宗在骗他,便不依不饶。谢超宗便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刘道隆便将孝武帝的话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谢超宗听了,不禁哈哈大笑。
成语寓意
凤毛与麟角,都是传说中出现的稀有之物,人们将二者联合在一起,加强了稀有的程度。有杰出的才能,又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值得人们的称颂。
相对而言,清廉之官在古代是少之又少的稀有之物,所以人们不断地在呼唤“青天大老爷”,只不过,青天大老爷仅靠呼唤是不会有的,需要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有的事物或人才;多用于书面语。该成语在句中多作宾语,也作定语;含褒义。多作“为”“是”和“如”“像”一类词的宾语。修饰名词、动词时,常跟“般”“似”一类词结合成词组。
运用示例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姚雪垠李自成》:“像这样不受贿的官儿,如今是凤毛麟角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曾经有过一个凤毛麟角的时期,即周恩来先生任政治部副部长不得不实际到部办公的时期。”
梁斌红旗谱》:“江涛果然考上第二师范,贾老师说:‘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
萧乾《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凤毛麟角,还没蔚成风气。”
成语辨析
凤毛麟角—吉光片羽
两者都有稀有、珍贵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凤毛麟角”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大;“吉光片羽”一般只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小。
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两者都有“很好,很难得”的意思,都能指人才出众。区别在于:“凤毛麟角”的应用范围比“百里挑一”广。“百里挑一”一般仅指人才难得,很出众;而“凤毛麟角”除此以外,还形容具体的物品珍贵而稀少。同样用于人,“凤毛麟角”是比喻性的,语义比“百里挑一”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08:5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