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雀嘴鹎
鹎科雀嘴鹎属鸟类
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 canifrons):属小型鸟类,体长18-22厘米。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黄色,前额和脸灰色,头顶黑色,有一朝前竖立的黑色羽冠。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形态特征
凤头雀嘴鹎和头顶前部灰色,头顶和头顶上的冠羽,眼先及眼周均黑色,耳羽灰色或微沾烟褐色,后头和颈侧污灰色。背、肩两翅覆羽等上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浅而发亮。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外缀亮橄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颏和颊黑灰相杂,喉暗灰或灰褐色,其余下体黄绿色。
虹膜棕褐色,嘴粗厚而短、象牙色或乳黄色,脚肉棕色至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5-54克,♀30-58克;体长♂190-221毫米,♀178-212毫米;嘴峰♂12-15毫米,♀13-15毫米;翅♂92-100毫米,♀87.5-98毫米;尾♂89.5-101毫米,♀88-100毫米;跗蹠♂18-22毫米,♀18-22毫米。(注:♂雄性;♀雌性)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栖息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疏林和沟谷地带较常见,有时也出现在村寨和田边附近丛林中或树上。
生活习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层小树和灌木丛上活动和觅食,但也到高大乔木冠层和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中国(云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植物发达的常绿阔叶林中。多置于林下1.5-3米的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浅杯状,主要由草茎、草根、苔藓卷须等构成。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从淡粉红色到深砖红粉红色,被有淡红色、深红色或暗红褐色斑。卵的形状变化亦较大,从长卵圆形到钝卵圆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为25.7毫米×17.6毫米,较长的为 28.1毫米×18.0毫米,较阔的为20.6毫米×19.3毫米,最小的24.0毫米×16.1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除部分地区外,种群数量并不丰富。由于其羽色艳丽,食性杂,易于饲养,多有作笼养观赏和出售的,致使种群数量更趋减少,应注意保护。
参考资料
Spizixos canifrons.The IUCN Red List .2014-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19: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