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摇鳍(Fin stabilizer)是效果最好的减摇装置.装于船中两舷舭部,剖面为机翼形,又称侧舵.通过操纵机构转动减摇鳍,使水流在上产生作用力,从而形成减摇力矩,减小摇摆,以便减少船体横摇。该设备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且效果取决于航速,航速越高,效果越好,故多用于高速船舶·它有收放式减摇鳍和非收放式减摇鳍两大系列。配备减摇鳍装置的船只。能够提高船舶的安全性,改善船舶的适航性;改善船上工作条件,提高船员工作效率;避免货物碰撞及损伤;提高船舶在风浪中的航速,节省燃料,助长其他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特殊作业,如:直升飞机起降,观测仪器准确使用等。
说明
“减摇鳍”是一对帮助船舶在狂风巨浪中保持平衡的人造“鱼翅”。
概况
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及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船舶,特别是军用船舶。通常,对于排水量在1000t以下的船舶,一对不可收放式减摇鳍就能满足船舶横摇减摇要求。由于鳍安装时其外展不能超出船截面的框线,因此鳍的面积不能无限扩张,这样单鳍所能提供的升力有限,对于1000t以上的船舶来说,船对抗风浪横摇力矩的扶正力矩往往大于单对鳍所能产生的最大力矩。因此,为了满足这类船舶的减摇要求,我们往往在船上装两对不可收放式减摇鳍。
双鳍减摇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安装了两对鳍的系统来说,后鳍受到前鳍严重的水动力干扰,船体边界层以及船的运动对后鳍等的影响,使后鳍的升力下降。为了提高两对鳍系统的减摇效果,采用了增加前后鳍间距的方法来减小前鳍与后鳍间的相互干扰;采用增加鳍的展向尺寸(鳍面积)的方法来减小船体边界层影响,但由于鳍的安装位置尽量 靠近船体纵向的中间部位,故前后鳍间距受到限制。另外,不可收放式鳍的展长必须限制在船体框线之内,故鳍的展向尺寸亦受到限制,所以通过增大鳍面积和增加前后鳍间距来提高减摇鳍的减摇效果有一定局限性。
中国减摇鳍
中船重工704所“减摇鳍”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减摇鳍”是一对帮助船舶在狂风巨浪中保持平衡的人造“鱼翅”。最近,我国最大和最小的两种减摇鳍装置,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接连诞生,不仅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订单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 这对新生“兄弟”恰好为七〇四所5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积累多年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七〇四所造“鱼翅”堪称历史悠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减摇鳍研究,其技术力量在国内的翘楚地位已毋庸置疑。自1978年起,减摇鳍共为七〇四所捧回了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内的八项大奖。2005年评选出的我国十大名船中,共有四艘装备了减摇鳍,这些减摇鳍无一例外均由七〇四所研制。 就在年近半百之际,七〇四所吹响了进军市场的号角。减摇鳍担起了辅佐七〇四所游向市场海洋的重任。 以前在国内,装减摇鳍似乎是军船的专利,但随着人们对船舶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民用船舶的减摇鳍市场显出了光明的前景。于是,1999年七〇四所将减摇装置科独立出来,成立减摇装置工程部,负责民船减摇鳍装置的开发。 创新体制,使减摇鳍在市场大海中灵活游弋。原先的课题组长制不能适应市场运作的需要,工程部将其改为设计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实行公司化运作。由于民船减摇鳍多为度身定制,为保证装置大型关键部件的生产质量,七〇四所在松江专门成立了“减摇装置制造部”。 如今,民品减摇鳍已形成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不仅诞生了国内最大、最小的减摇鳍,还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比例控制减摇鳍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产值超过3000万元。减摇装置工程部主任韦彬心里的算盘却早已打到了2010年,他预计,届时这“鱼翅”的产值将达上亿元。 紧随减摇鳍的成功“下海”,七〇四所更多的核心技术项目也在跃跃欲试:环保技术船用序批式膜法黑灰水处理装置、各类纺织机械、伺服阀系列产品等,均开始酝酿“下海”大计。 其实,近年七〇四所的产业化不乏大手笔的成功之作。常年游弋三峡的世界最大清漂装置,托举船只“龙门一跃”的三峡永久船闸液压启闭系统……七〇四所自主创新的产品在近千项船舶和非船产品中占2/3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一半,获得国家专利53项,国家、部委级奖515项。他们的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培育两个年产值过亿的系统成套产业化项目,四个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产品产业化项目,力争年度总收入达到6亿元、利税达到4000万元。
上海研制成功
新华网上海11月7日电(王蔚 张华)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4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减摇鳍—减摇水舱联合控制器”6日在上海发布,这套采用数字化嵌入式智能控制器,成功解决了船舶在全航速下减摇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减摇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
在船舶减摇领域,减摇鳍和减摇水舱是最常用、装船最多的两种减摇装置。减摇鳍的减摇效果与航速密切相关,在航速较高时减摇效果显著,但在低航速和零航速时却不能有效减摇;减摇水舱在各种航速下均能有效减摇,但在较高航速下减摇效果要低于减摇鳍。
为了满足船舶在全航速下的减摇要求,很多船舶都同时安装了减摇鳍和减摇水舱,但是在海上船舶运行中,驾驶员要根据海况人工操作这两种装置的切换,使用比较麻烦且低效。
此次研发成功的联合控制器集成了两种装置驾驶室操作面板的功能,设计了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不仅能够实时显示减摇鳍、减摇水舱的工作状态、报警信息、鳍角及水位等信息,驾驶员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设备启停等操作,提高了整个控制器的运算性能和智能水平。
在功能设计方面,联合控制器充分考虑了减摇鳍、减摇水舱使用过程中的协调性与独立性,设计了“联合”、“独立”两种工作模式。“联合”模式可同时对两种装置进行启停操作;“独立”模式释放控制权,两种减摇装置独立工作。
针对新船设计和老船改造问题,联合控制器在外观设计上推出了嵌入式和壁挂式两种安装方式。前者针对新船设计,可安装在驾驶室操纵台;后者针对老船改造升级设计,可安装于空间合适的舱室内。而且联合控制器通过通讯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尽可能减少放置穿舱电缆的数量,减低了老船改造的施工难度。
负责此项技术产业化的704所所属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彬认为,此项科研成果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功能定位都是我国减摇技术领域的一次飞跃,国际上无同类产品,可以预见联合控制器将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