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是北宋词人
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挽留朋友贾耘老的词。词的上片点明词人有约在身,请好友于花事闹的春天到武康优游。“始肯来”三字有对好友的嗔怪之意,在嗔怪中含着对好友期盼的热情。下片,表达热切的挽留之意。“既来且住”接“始肯来”三字,以直抒胸臆之法,诚挚地招呼好友,要他多住些时日。然而,客居再好,好友却无心久住,所以结句是劝他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栏杆,继续在梦中作诗。这首词的突出之处是用语清新自然无藻饰,情从肺腑流出,富有一种清醇蕴藉之美。
作品原文
减字木兰花①·留贾耘老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②烟棹③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④始肯来。
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⑤栏干助梦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②花边:指繁花似锦的春夏之交。
③烟棹:烟波中的小船。
④月白风清:指秋天。
⑤暖日:指在秋凉时分的阳光温煦。
白话译文
曾经叫清风明月催促繁花边的小船出发。但是好友不管花开的季节,直到月白风清的时候才肯到来。
既然来了就暂且住下,在风清月朗的闲暇时刻寻找秋天的好景。把凄清都收起来,在温暖的日头下倚着栏杆,更有助于在梦中吟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当是词人为挽留朋友贾耘老而作。词人曾于武康县任县令,并于此地修葺了县舍,名曰“东堂”。常与好友贾耘老、盛德相聚东堂,饮酒赋诗,相与悠游。一段时间过去后,贾耘老渐生思归之情,于是词人写下此词,诚意相留。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挽留朋友贾耘老的词。此词与《清平乐》是姐妹篇,开头“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紧承《清平乐》结句“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热情地约好友早日乘小舟顺流而下,直低武康。“曾教”二字,照应《清平乐》结句,说明有约在前。“风月催促”呼应“风月相催”,其意是请明月清风帮我催促。“烟棹发”呼应“烟艇重理”,“花边”呼应“何时”,就是说请好友于花事闹的春天到武康优游,春天是“东堂”最美的季节,这里有婵娟雪清的梅花,流霞飞舞的桃杏,花王披绣的牡丹,含笑不语的樱花,真是繁花满枝,兰芷遍野。但是遗憾,贾耘老“不管花开”,没有在春意闹的季节赴约,而是在“月白风清”的秋天才来到东堂。“始肯来”三字有对好友的嗔怪之意,在嗔怪中含着对好友期盼的热情。
下片,表达热切的挽留之意。、“既来且住”接“始肯来”三字,以直抒胸臆之法,诚挚地招呼好友,要他多住些时日。在风清月朗的金秋,趁闲暇之时,迎习习凉风,“寻秋好处”。这“好处”二字,概括了东堂“桂影婆娑”、“曲堤疏柳”、“金波潋滟”的秋景。然而,客居再好,好友却无心久住,所以结句写道:“收取凄清,暖日栏干助梦吟”,这是劝他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栏杆,继续在梦中作诗,这结句不是一般劝慰之语。而是据实况而发。《乌程县志》载:“贾收喜饮洒,家贫。”苏轼亦曾对其云:“若吴兴有好事,能为君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终君之世者,当便以赠之。”可见“收取凄清”,乃指其生活困窘,情感凄酸。“梦吟”并非虚语,而是写出贾耘老“梦中尝作诗”(《减字木兰花》小序)的写作特点。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
周笃文《宋百家词选》:解缆烟江,风清月白,见出宾客之雅。既来且住,秋好同寻,见出主人之贤。词致雅令,名士风调。“暖日”句清极而奇,真成妙谛。
作者简介
毛滂(1064年—1124年),字泽民,江山(今浙江县名)人。哲宗元祐年间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苏轼曾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荐之。徽宗政和中知秀州。后为曾布所赏识,擢至馆阁。曾布南迁,滂亦遭谪。与蔡京同为王氏婿,蔡京当政时,滂上一词,因而骤得进用,从此为人所轻。诗文豪放恣肆,词作较婉约,在一定程度上受秦观影响。有《
东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