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涛,中国连环画家,少年时期的林涛就对
连环画这门大众普及性的读物非常喜爱,业余时间经常参照连环画进行临摹,时间一长绘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1933年经邻居介绍拜当时上海著名的连环画前辈为师,于1937年从
沈曼云手下出师的凌涛经历过
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认识了当时连环画圈内具有很高声望的
赵宏本先生,并采纳
赵宏本的建议以及在老师沈曼云的同意之下以“小沈曼云”的笔名活跃。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获得新生的
林涛又正式以凌涛之名推出了《
流尽最后一滴血》,在70年代末退休,但在退休后仍然进行中国画的研习,正安度自己的幸福晚年
1933年,14岁的凌涛由邻居介绍引见,拜当时上海滩著名的连环画前辈
沈曼云为师,学习绘画连环画。旧社会的学徒,师道之风甚严,学徒首先要从做杂务干起,即无偿的为老师服务,其次就是照顾好老师的起居生活,在干完这些活后,方可以进行学画。沈曼云当时在连环画界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他创作的连环画上手极快,主要由他绘画主要人物,其他配景和陪衬则由他的两位合作伙伴来完成。他的这两位画友,则是公子哥式的人物,每天都带着鸟笼等玩物来,全都由凌涛负责定时清洗鸟笼和伺候这两位少爷级的人物起居、洗涮、买这买那等,等忙完这些杂事,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学习作画,只有到了晚上,自己在昏暗的油灯伴随下,偷偷的学习绘画。两年后,老师结婚后家务活也更多,学习绘画就更没有保证了。就这样,凌涛的四年学徒生涯很快过去,他并没有学到多少系统和实用的绘画技法。 1937年,凌涛满师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也受到战火的洗礼,时局动荡不稳定,初出师门的凌涛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由于他是新人,再加上绘画技法还不是很娴熟,绘画好的连环画一时很难在市场打开销路。也就在这个进退两难的时候,凌涛结识了当时在上海滩连环画圈内已具有很高威望的
赵宏本先生。
赵宏本先生鼓励凌涛勤看多练,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把自己的绘画经验与之交流,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此时的凌涛也痛下狠心,刻苦钻研绘画技艺,并虚心向
赵宏本先生请教和学习,学到了不少的绘画技法。使他的绘画技法得到不小的提升。
赵宏本先生看到凌涛的连环画出版困难,就建议他将凌福根改成“小
沈曼云”。经
赵宏本先生从中斡旋,最后经
沈曼云同意,凌涛正式以“小沈曼云”之名作画。但绘画风格采用的是赵派的绘画风格,而不能采用沈派风格。果然,改名后的连环画在发行销路上很有起色,书商也纷纷争相约稿。凌涛的生活也渐渐好转,逐渐摆脱了困境。从此以后,“小
沈曼云”的名字就在上海连环画圈内叫开了。解放前,凌涛为上海滩多家私营出版机构绘画过多部连环画,他是一位高产而勤奋的画家,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成绩,奠定了凌涛在上海滩连环画坛上的地位。
1949年上海解放后,凌涛也获得了新生。1949年7月,他正式启用凌涛的名字绘画了连环画《
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本连环画是一本描述现代题材新故事的连环画。由此,凌涛也有幸成为上海滩最早绘画新故事连环画的作者之一。1951年,他受
赵宏本之邀,加入
华东人民出版社工作,先后绘画了《女司令刘虎臣》、《新儿女英雄传》等多部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连环画,出版后获得读者的好评。1952年他进入新美术出版社,担任连环画创作员,1955年随新美术出版社一起并入到新成立的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仍担任连环画创作员。在此期间创作大量的反映中国革命斗争、
抗美援朝、惊险反特和历史故事等题材的连环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1956年,他应邀参加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绘画的同名连环画工作,它不仅参予了全书的人物同一造型设计,还亲自绘画了其中的《辕门射戟》、《群英会》、《八卦阵》、《诸葛装神》等四册连环画。较好的反映了原书故事的内容。获得广大连环画爱好者的好评。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绘画的《群英会》连环画,后来还被外文出版社翻译成外语版销往国外,这在《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中是绝无仅有的一册。
七十年代末,他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退休,退休后仍练习书法,继续进行中国画的研习,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他的中国画、人物、山水等绘画作品博得同行的好评。现安度自己幸福的晚年。
作为一名从旧社会坎坷学艺走过来的老画家,凌涛的绘画成长经历,既有辛酸又有磨难。但凌涛硬是靠着自己对连环画的执著和长年勤奋刻苦的练习,在上海这个连环画名家众多的园地占有了一席之地。从1933年他开始学徒算起到结束连环画创作,凌涛共创作连环画约两百余部。他无论是古典题材、现代题材或外国题材的连环画均能驾轻就熟,都能用优美的画面很好的表现故事的内容,它的绘画基本功扎实,绘画写实功底深厚,绘画的场景人物交待明确,透视感强烈。他对待每一部连环画作品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认真,他十分讲究绘画线条的运用。这也是他的连环画作品在事隔多年后,仍能引起读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凌涛的连环画作品是众多的连环画作品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