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道士
道教净明忠孝道的神职人员
道教净明忠孝道的神职人员,净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以南昌西山万寿宫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天师为教祖,融合道儒两教精义,提倡“本净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伦理纲常,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
人物简介
道教净明忠孝道的神职人员,该派以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为祖庭,凡该派道士统称为:净明道士。
净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以南昌西山万寿宫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天师为教祖,融合道儒两教精义,提倡“本净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伦理纲常,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由于净明道强调忠孝伦理道德观念,因此被元明时期的士大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许天师与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等十一真人,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西山玉隆宫的前身),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其后得道成仙,居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
北宋政和二年诰封许逊天师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西山玉隆宫(太极观已改名扩建)为玉隆万寿宫。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
南宋绍兴元年,许天师显圣亲降西山玉隆万寿宫传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于何真公,其后何真公建立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净明道再次传播,但何真公的净明道传承未久,其后即湮没无闻。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至大德元年的十四年间,许天师再次显圣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于刘玉真先生,其后玉真先生正式创立净明忠孝道派,以“本净元明,真忠至孝”为教义,以善功劝化世人,先生又对西山道教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旧有的符咒、斋醮、告斗等修炼方术,不重祈祷仪式中的繁文缛节,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刘玉真先生羽化登真后,传法于黄元吉真人,以嗣净明法脉。
黄元吉真人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挟其学游于京师,是时名动公卿。净明道以许天师为第一代祖师,玉真先生为第二代祖师,黄元吉真人为第三代传人,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净明道与正一等符箓派一样,道士不一定出家。黄元吉真人说:“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而吾师玉真先生遇都仙(许逊),亦以在俗之身焉。”
净明道以许逊天师所传:忠、孝、廉、谨、宽、裕、容、忍等八字为“垂世八宝”,尤以忠孝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认为恪守净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净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忠孝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可见净明道和儒家之间的密切思想渊源。
历史地位
元明时期净明道在社会上颇有影响,不但统治者对净明道极为重视,连官僚士大夫对其教义极为赞赏。知经筵事张珪、国子司业虞集、国史院编修滕宾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学教授彭野分别为净明道基本经典《净明忠孝全书》作序,称赞“大道至德之要其在兹”。明代阳明学派的王龙溪、罗近溪、高攀龙、屠龙等人与净明道士过从甚密,对其学说评价甚高。高攀龙认为“仙家惟有许旌阳最正,其传只净明忠孝四字”。道士徐异游学京师大行祈禳,得“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之赐号。刘渊然于洪武二十六年被明太祖称为“高道”,并在永乐年间担任道录司。净明道所存经典颇多,主要的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净明枢真经》《净明正印经》《净明忠孝全书》《净明宗教录》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8 08:5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