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峰寺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净峰寺
简介 净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净峰山,东临净峰惠女湾,南临大港湾,北与净峰莲城卫城相遥望。建成于唐咸通3(公元861 年),净峰寺又名净山、尖山、钱山,海拔97、5米。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是惠安县数座唐建寺庙中唯一的延续,没被废没的千年古刹。
历史渊源
净峰寺始建于大唐咸通二年(861年),该寺在宋、元、明、清都有重修,光绪二十八年寺被一把大火烧毁,1902年邻近村落倡议大修,得到清代举人许宗澄、张春其、许少熙、王庄、刘文元等名人的响应和支持,于1904年动工 修复该寺旧有建筑。“文革”期间被毁,1982年各方热心人士组织净峰寺文物古迹修复保护董事会,凡旧有寺宇、庭台、回廊、花园、山亭、登山古道均由群众及侨胞捐资修葺一新,后又捐建山门、停车场等建筑,使整座寺宇既存古貌,又展新姿。
地理位置
净峰寺位置概况:
净峰寺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净峰寺就坐落在净峰山上,东临净峰惠女湾,南临大港湾,北与净峰莲城卫城相遥望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净峰寺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
旅游信息
净峰寺现存建筑大多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及1980年以后全面复修的,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和三宝殿组成,成一字排列,旁侧有弘一法师纪念室、海月楼、禅房,还配有亭塔十多处及停车场、山门等建筑,形成一个以寺为中心的风景区。净峰寺历来以优雅的环境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朝拜、研究佛学。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晚年曾在此寺挂锡、弘法,著述半年多,留下许多宝贵的墨
迹,现存于弘一法师纪念室,其中有一诗:“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尤为后人所赞赏。这些对研究弘一法师生平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寺中的李仙祠奉祀八仙中的李铁拐,旁边的观音亭祀观音菩萨,香火极盛。净峰寺于1982年规划为文化风景区,被评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净峰寺保护和建设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现今,净峰寺已逐渐为海内外游客所知,影响日渐扩大。
净峰寺景点
石雕
 在净峰寺景区停车场旁的百龙石雕和惠女石雕映入眼帘,百龙石雕上书体的百龙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惠女石雕展示惠安女劳作场景以及的当地的奇异婚俗文化与民俗特色活动场景。这无不展示了惠安石雕匠师们的高超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仙公大殿
 仙公大殿,奉敬八仙之首铁拐李等神明。大殿由石木结构,唐建风格,殿内梁、柱、神龛全部手工雕刻,金碧辉煌。外龙柱石雕由手工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体现出惠安石雕的精湛技术。
弘一大师纪念室
  弘一大师纪念室,纪念室面积330平方米。二层有征集的弘一法师资料达450多件,分十二个展柜;三层有书画作品100多件,充分展示了大师生前不同阶段的事迹和精神风貌,基本可以概括法师的一生功德。
醒园
  醒园,园里的石亭、石碑,雕刻着弘一法师的肖像、咏菊诗及诗词禅语。园里遍植菊花、丹桂、重辨茶花等,艳而不俗,淡香馨然,令人进入一种幽静雅远的境界。
海月楼
海月楼,系主持僧传贯法师到净峰寺,见此山峰雄浑峻拔,圆丰端秀,冬暖夏凉,颇适幽居,遂变卖家产得三百白银,并筹集资金捐建此楼。该楼面对浩瀚大海,极目千里,碧波万顷,铺银涌雪;凭楼远眺,朝阳夕照,波光月色,气象万千。
弘一法师旧居
 弘一法师旧居,弘一法师到此挂锡后辟为居室。旧居坐东朝西,单缘石木结构,面积25平方米。法师睡床南北朝向,东西小窗可观日于朝暮。法师又在禅房南侧设计厕所,依厕池旁圈定一形似花瓣的花圃,亲手植菊,每日按时浇灌。
观日亭
 观日亭,立于亭前,净峰全景尽收眼底;放眼远眺,群山蜿蜒,大海浩瀚,净峰惠女湾、湄洲湾、斗尾港、福建炼油厂、大蚱岬、小昨岬风光如画,美不胜收,且莆仙泉郡的晴川绿野,以及东溟的琼岛仙洲亦尽收眼底,是登临栖息、摄影照像的好地点。
净峰寺的传说
惠安净峰山圆丰端秀,山上多如水啮射状的怪石,石缝中常能拣到贝壳。它的由来一段很有趣的传说:
传说以前净峰山不是座山,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属东海龙王的辖区。一天,东海王的军师牡蛎王要向东海龙王汇报情况,恰巧龙王不在。作为东海龙王的军师,牡蛎王出入自由,它看见龙王的案头上有一只包装精致的木棉盒,还发出一道道金光。怀着好奇心,牡蛎王打开盒盖一看,原来是颗长生不老仙丹,便起了不良之心,将它偷吃了。
东海龙王回来后,不见了仙丹,大发脾气,命令文武百官查找也没有结果。这牡蛎王偷吃了长生不老仙丹后,好久称病在家,不敢见龙王。龙王见自己的军师病了,且时间不短,先是派虾将去探病,后来自己亲自去。但见牡蛎王面色红润,似无病态,只是神态有些可疑。再说牡蛎王见龙王亲自来,毕竟做贼心虚,言语支支吾吾,表情也不大自然。
东海龙王回官后,越想越不对劲。细想手下曾说那天牡蛎王有来过。于是便传令牡蛎王进官议事。牡蛎王硬着头皮来见龙王。在龙王的严厉追问下,牡蛎王不得不招了。龙王见仙丹也回不来了,牡蛎王又有不少功劳,便下令将它锁在坚固的牡蛎壳内,不准出来。哪知牡蛎王自由惯了,锁在里面,憋得难受,趁虾兵蟹将不注意,连贝壳一起滚进海底,逃离了东海龙宫,然后使出浑身气力,把身子一步步往上腾,这样牡蛎王的身子变成一座山峰与陆地相连接,山头露出水面,成了如今的净峰山。净峰山上的岩石缝里拣到的牡蛎贝壳就是牡蛎王变的。
净峰寺在民间还有另一个传说,话说八仙之列的仙人李铁拐,一脚踩在净峰山山顶的巨石上,另一只脚跨到泉州仙公山,从净峰山横跨到仙公山,从此净峰山山顶的一块巨石上留下李仙公的足迹,现今巨石旁有立碑“仙迹”。介于此,众多附近百姓和香客也称净峰山为“仙公山”。
弘一法师与净峰寺的传奇情缘
1935年<民国24年>,岁次乙亥,春末,弘一大师时年56岁。在泉州开元寺讲见月律师的《一梦漫言》毕,移居温陵敬老院,为老人开示日常劳动诸事,并拟往惠安钱山度夏。上人与惠安有殊胜之因缘,在赴惠安净峰寺安居时,弟子广洽与传贯二师随行。
于净峰5个多月的日子里,大师除研习南山三大部与灵芝律师三记外,亦为广师代拟修持日课,其间曾数次致书方外旧友夏丏尊,盛道净峰环境之美,民风古朴,犹如世外桃源。因而,在秋晚时节移居草庵前,作下《将离净峰咏菊志别》一诗(“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并记下他将离净峰时的心情:“乙亥首夏来净峰,植菊盈畦,秋晚将归,犹含蕾未吐,口占一绝以志别”。 现今在净峰寺弘一法师故居门旁立有一碑,碑记此诗文字。
文化信息
年始小寒冬,登临向佛宗。
岛环三面水,寺耸一隅峰。
极目沙湾浅,虔怀树影浓。
浮舟沧海丽,边际卷葱茏。
挚爱古今同,墙沿艳刺桐。
醒园无独梦,禅室透香融。
尘绝山峦净,风来烛火熊。
大师曾手植,问菊满堂红
参考资料
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 福建省新增7家3A级旅游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3-11-05
泉州净峰寺.泉州市惠安县人民政府.2016-03-1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15:2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