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寺
镇江净因寺
千年古刹净因寺坐落在位于镇江西南十公里,海拔306米五州山上。
简介
净因寺,《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丹徒县志摭余》等史志都有记载。《至顺镇江志》:因胜寺,在府治之南三里。唐大中六年建,曰“妙喜”;南唐曰“慈云”。宋元祐中,尚书左丞苏颂请为功德院,遂名因胜报亲禅院。苏颂拜尚书左丞相,请为功德院,乞以因胜报亲禅院为额,壁间有集贤学士黄庭坚《开堂疏》石刻。咸淳间重修。通判陈应新为之记,石刻在佛殿侧。寺门外有石羊,今不知所在。
净因寺宋熙宁年间重修时,更名显慈寺,明万历年间整建时,复旧名。唐宋时净因寺香火很兴旺,有房屋建筑99间半,后屡经兴废,最后焚于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期间的战火,惟刻有“净因寺”及“翠崖禅室”碑石旧物留存至今。
《润州区志》记载:净因寺原名因胜寺,清初又称翠崖禅室,直至乾隆十六年才改为现名。据史料记载,净因寺建于西晋永熙元年,其规模庞大,除大殿外,尚有天衣堂、偃月庐、弥勒阁、翠崖室、涌泉庵、普同塔院和观日亭、卧云亭、卓锡泉、鹿跑泉、夕听泉、千尺井、紫竹林等。公元52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曾游幸山寺。1700年清康熙皇帝赐“五州山因胜寺”碑。
1751年乾隆皇帝赐净因寺匾额。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与净因寺也都有着不解之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曾游览过五州山,于卧云亭题下“卧看沧江”四个大字,还题了“夕听泉”泉名。黄庭坚和米芾为五州山书写过因胜寺开堂疏。清初进士笪重光辞官后因爱五州山风水,曾隐居翠崖禅室读书,并题写了“翠崖室”石匾额。
传说
净因寺曾经有一个传说,说寺中有一古井,常年泉水不断。说是当年济公为建古寺所掘,通过水遁,井中涌木99根为建大殿所用。据记载,净因寺的千尺井,宋代即有,原名卓锡泉,又曰万佛井,水清甘醇,据传通江,深不可测,故名千尺井。据清虚和尚塔铭载,嘉庆七年“山有千尺井,水已久涸,进院日具山香祷视,泉即涌出”,真神奇。据报载:2002年,五州山千年古刹净因寺附近100米外的东山坡下,一股清泉从岩缝中源源不断倾吐在可容70立方米水的泉池中,终年满满,但又从不向外溢,即使连下暴雨也是如此,令人称奇。
苏颂纪念馆
苏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官至宰相,徙居镇江直至终老。苏颂纪念堂位于镇江城西五洲山麓净因寺的“宋相魏国公苏颂祠”内,镇江籍航天专家王礼恒题写匾额。堂前有苏颂半身铜像,背景墙上是京口三山图案和《三希堂法帖》收录的苏颂题记。
纪念堂内的屋顶星光璀璨,布陈5幅苏颂退居京口编印的《新仪象法要》中绘制的星图。纪念堂共三间展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苏颂的人生事迹,突出展现苏颂勇攀科技高峰和勤政为民、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优秀品德,以精选“苏颂箴言”作为结语。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8 15: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