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上的拥抱》是
于潇湉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22年4月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初到敦煌七里镇,孟海云觉得自己是个“闯入者”,误打误撞闯入了杜亦茗和余君影的二人闺蜜团,硬生生地闯进了爸爸的新家庭,甚至还闯开了爷爷记忆的闸门。三个女孩儿陪伴爷爷走进柴达木,走向昆仑山,登上英雄岭。一段悲欢离合的往事,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冷湖的废墟上,共和国石油人用生命镌刻的光荣与梦想,在孩子们心中竖起一座石油精神的丰碑。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19年,作者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关于柴达木油田冷湖石油工人的报道,报道中说工人们因工作地和家庭间的距离遥远,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们放弃了与家人们朝夕相处的温情时光,将青春奉献在祖国的大西北;油田上的孩子大部分过着和父母分离的生活,像是另一种形式的留守儿童。而他们仅仅能在父母交接班时,享受到一个仓促的拥抱。这个细节像打火石一样,给作者心里打着了一簇火苗。
作为一个成长在城市里的作家,作者对于“遥远”的素材都格外有兴趣。这种遥远,是一种能够脱离自身生活常规的,能打开全部感官的吸引力。因此,作者在2019年出版了那本写“蛟龙”号下潜的书,写完之后作者发现,那种对遥远的呼唤仍没有平息,这时作者又想起《中国青年报》上的那篇报道,把写下一本书的目光投向了那里。
2021年4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着手安排于潇湉去青海油田进行采访。这位生长在青岛的女作家,走进沙漠戈壁,穿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到达海拔3000多米的油井。回忆当时的走访,她说:“我与一线采油工人、油田家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拼搏和奉献精神,体会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更好地理解了赓续传承的石油精神。”于是,于潇湉尝试将宏大叙事与儿童文学结合,以“小切口”叙写“大历史”。
人物介绍
孟海云
一位海南女孩,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里,跟着妈妈长大。因为妈妈意外离世,从海南被父亲带到了敦煌七里镇——青海石油基地,来到已有新家庭的爸爸身边。爸爸因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孟海云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一起生活。她感觉自己是个外来者,突然闯入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庭,心中怀着巨大的落差,与家人产生了强烈的隔阂感。在敦煌七里镇初二五班,孟海云结识了杜亦茗和余君影二位挚友,三位女孩陪伴孟海云的爷爷走进了柴达木,走向了昆仑山,登上了英雄岭。他们重走了当年的石油奋斗之路,重温了第一代石油人牺牲奉献的开发勘探的事迹,感受了几代石油人默默无闻背后的荣光与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在来到第三代石油人工作的地方时,发现戈壁滩上已经建造起大大的温室,温室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此时油田上恰巧出了重大事故,三个女孩亲历了这场危机。本在出差的爸爸得知事故后急忙赶回来,怀着重获亲人的激动心情将家人们抱在怀里。冷湖上一家人紧紧相拥,冰释前嫌,完成了情感认同。
孟青山
孟海云的爷爷,共和国的第一代 “石油人”。 患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时常混乱,来敦煌探亲的他总觉得自己还在青海油田上工作。作为第一代石油人,爷爷曾在风沙漫天、缺水短食的戈壁滩上度过了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最终为祖国成功找到油苗。尽管爷爷退休了、得病了,但记忆总会闪回当时的工作环境,分不清现实和过去,甚至将孟海云误认作自己的老伴。
孟鹏
孟青山的儿子,也是孟海云的爸爸,是位 “油二代”。
肖格
孟鹏的妻子,孟海云的继母,桐桐的妈妈。
桐桐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孟海云同父异母的妹妹。
杜亦茗
敦煌七里镇初二(五班)的班长。
杜朗
杜亦茗的爸爸,工作在一线的石油工人。
汪慧
杜亦茗的妈妈,是位行走在油田一线的记者。
余君影
敦煌七里镇初二(五班)的学生,是杜亦茗和孟海云的 “闺蜜”。
余毅
余君影的爸爸,一位油田采汽站的工作人员。
肖蝉枝
把生命奉献给了油田事业的烈士,孟青山早年的工友。
江娟
第一批女子勘探队的队长,为油田的勘探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作品鉴赏
儿童世界里最重要的两件事,可能莫过于在亲人的关注下享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和朋友一起携手探索成长的乐趣。该书带给读者的正是围绕儿童情感触动和生命体验展开的,宣扬石油人披荆斩棘、勇于牺牲的精神,关于相聚和别离、失去与拥有、探索和发现的故事。
小说从儿童的角度,以其生活中的遭遇为切口,重点讲述了三个女孩跟随长辈重走当年石油奋斗之路,重温第一代石油人勇于牺牲奉献的开发勘探的事迹,呈现几代石油人默默无闻背后的荣光与坚定不移的信念。作者铺设出的是一段破冰之旅和回归之路,被赋予了双重主旨——唤起对石油精神的重新认识和传承,梳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困境。
作者将孟青山爷爷碎片化的回忆和疾病带来的异时空记忆穿梭,肖格讲解的博物馆里的历史档案,为石油牺牲生命的女子勘探队员之一江娟的日记,同学妈妈汪慧的采访资料等信息,像拼图一样拼接在一起,互相补充、佐证,凑出一幅艰苦而又火热的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开采图景。通过对初代石油人的情感、精神以及技术等方面的记忆和经历的多角度追溯,完成对两代石油人勘测、开采工作的全方位呈现。从中,读者既汲取到了石油开采的科普知识,打开了对这一陌生领域的科学认知,也在两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勘探经历中,被他们用生命镌刻出的石油精神所深深撼动。
孟海云因为妈妈意外离世,不得不离开自己自小生长的海南,来到远隔千山万水的敦煌。初来乍到时孟海云孤单、煎熬,充满了对妈妈的思念,对父亲的怨,对新环境、新家庭的无所适从。这个城镇的一切跟她都是有隔阂的,包括她的父亲。更不用说这个内陆城市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饮食习惯,以及这个城市里父亲重组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等等。陌生感和排斥感就像故事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沙尘暴,挤兑着她。孟海云总在想着,在什么样的时间,以什么样的理由离开这回海南。她是时刻准备着的。
亲情、友情等亲密情感关系的建立,是获取精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基础。意外闯入的同学打破了僵局,在结伴旅途中,友情愈加坚定;危难时刻,父亲、后妈对孟海云的关照与紧张,冷湖上一家人的紧紧相拥,冰释前嫌,完成了情感认定。作者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质,孟海云在与同学、爷爷的交谈中打开了切入这个城镇的入口,了解的越多,探索、认识这个陌生地区的渴望越强烈。冷湖的雪山照片,作为楔子——孟海云发现爸爸并没有对妈妈撒谎,而爷爷的病,为她更深入地了解青海油田和石油人提供了契机。随着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增强,激发了她对这片土地自然的爱和对西北文化的认同。回到父辈两代人为之奋斗的地方,重走石油勘测路的过程,不仅打开了她认识广阔天地的视野,也在石油精神的感染中,被坚定信仰和崇高理想冲击着,完成了个体思想的舒展,精神的成长。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22年4月,该书入选了《中华读书报》4月推荐榜;该书入选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书目;该书入选了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2年中国好书月榜图书(4月)”;该书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好书品读”月度童书榜(3月);6月,该书入选了辽宁文学馆2022年度“夏天好书”暨小学生暑假书单;7月,该书获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文学艺术类图书”;12月,该书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办公室组织评选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23年1月,该书获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度童书;4月,该书入选了由
中国国家图书馆组织评选的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推荐图书;6月,该书入选了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中国好书”六一专榜图书。
2023年10月该书获得了第五届 “中华铁人文学奖” 荣誉奖
作品评价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徐可:《冷湖上的拥抱》是一部难得的好小说,它并不以很强的故事性取胜,它胜在意蕴极深,情意绵长,耐人咀嚼,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虽是儿童小说,但我觉得它同样适合或者说更加适合成人阅读。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
海飞:《冷湖上的拥抱》凝聚着一股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将激励鼓舞少年儿童不忘先辈贡献,树立民族自信,真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敢想肯干的时代新人。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于潇湉,生于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青岛市文联第二、三批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有
《深蓝色的七千米》《你在冰原》《鲸鱼是楼下的雨》等。作品曾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丝路书香工程等,曾获桂冠童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青铜葵花小说奖、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