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槽,是一个气象术语,是指在西风带中,具有明显温度槽配置的西风槽。
定义
冷槽,是指在
西风带中,具有明显温度槽配置的西风槽。主要部分为冷舌相配合的低压槽,这类槽容易发展加深,移动较快,带来复杂多变天气。
形成机制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境内又有全球最高大的青藏高原,由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季风气候异常发达.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高原超过一定高度才能模拟出东亚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决定着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印度热低压的存在,并控制着中国冬夏季风的消长进退.根据分析对比,将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即早第三纪行星风系阶段 ,青藏高原海拔 1000m 以下 ,纬向环流强盛 ,纬度地带性显著; 晚第三纪古季风阶段 ,青藏高原海拔 1000m 以上,古季风具有某些行星风系特点; 更新世冰期季风阶段,当时青藏高原海拔达到2000-4000m( 早更新世2000m,中更新世3000m,晚更新世4000m), 冰期季风气候具有冬季风特别强大, 夏季风较弱的特点 ; 全新世现代季风阶段,具有冬夏季风都强大的特点。
第四纪冰期时 ,由于全球气温下降,致使夏季亚洲东部低纬度的印度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且势力减弱 . 中国东部的哈德莱环流和阿留申低压位置偏东 . 夏季青藏高压( 形成机制与高原感热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潜热释放有关) 势力也不甚强大 ,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热低压的势力.相比之下,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由于冷空气集结, 加上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 , 使蒙古高原一带冬季不容易受到暖平流的影响 ,因此,蒙古高原高压势力特别强大 . 加上青藏高原当时海拔达 3000m 左右, 动力效应以绕流作用为主, 爬坡作用退居其次.由于西风气流的绕流作用, 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南槽北脊”的环流形势,其动力条件与高原侧边界摩擦层内摩擦系数大小 ,以及地形等高线曲率( 北侧向北凸,南侧向南凸) 有关 . 北侧绕流高压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 ,增强了蒙古冷高压的势力,使冬季风势力特别强大 ,有利于形成高原东侧的低温冷槽( 见图1). 当时高低纬度气压梯度和温差较大, 这种温压场的特
点促使中国东部
经向环流作用强盛, 而纬向环流受到一定的抑制. 当时的天气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暖短暂 ,降水比现在少 ,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和大暴雨.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中国东部中纬度中低山系冰缘环境的形成. 这种冰缘环境不同于纬度冰缘和高度冰缘环境的形成条件, 它是在冬季风特别强大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冰缘环境, 所以称之为“季风型冰缘环境”。
季风型冰缘环境下冬季形成的低温“冷槽” , 当时的范围可能比较大, 其影响范围可能达到南岭山地以南 ,因海南山地和台湾山地及南岭山地有呈岛状分布的古冻土 . 冰后期以后 ,其影响范围缩小 , 冷槽向北退缩,但根据目前冬季高原以东的温压场, 此种冷槽现象目前在冬季仍然存在。
气候学意义
“冷槽” 是在中国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气候特点,由于目前冬季风比较强大, 因此冷槽在冬季节存在。冬季蒙古高压是一个低层大气系统,蒙古高压的范围一般在2000m以内。 冬季低温“冷槽”的空间分布高度比蒙古高压高,它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扩大了我国冬季风的影响范围,使冬季风的行径偏东偏南,并随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产生大幅度的降温和出现大风及雨雪天气。在空间上确定低温“冷槽” 的影响范围,在时间上确定低温“冷槽”出现的时间和时序变化规律,能更好地预报我国冬季的天气形势,作好防寒防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