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园是始建于清代中期的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此园选址好,漫步曲径之上,左为湖水,右为山丘。这山,虽然是一段丘阜,只因园筑其下,看似山,实非山也,可见当初构园者的构思精妙。水更有趣,说是湖,只不过是护城河的一段与市内小秦淮的河水在此汇合,形成一处较为宽阔的水面而已。但这片水确有道理,向东看,两道石壁上一桥,此为砖砌拱桥,名为天宁桥,桥东西上下各有一层白石围栏,随势造景,弯曲自如,河岸上有成片的
女贞、
松柏、
梧桐、
槐树、古木屈曲,浓荫遮天,把喧嚣的马路完全遮挡,制造出一片人工静域,显示了古代
中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曲径湖水之间,是水绘阁和香影廊,阁与廊之间又有曲栏勾连,皆沿湖而筑,水绘阁与香影廊房屋形式虽不大,却极富层次,南部临水处茅屋草顶,阳光一照,满顶金黄,与碧水绿扬相映成趣。房内花隔为壁,方格支窗,临水处,又有美人靠椅,阁与廊一半建于水上,人坐其间,如同凫在湖上一般。河对岸有来历,为小苎萝村。
苎萝村原为
西施家乡,过去这儿是游船停靠之所,村民皆以撑船为业,而撑游船者多为女性船娘。此地船娘长得漂亮,言谈不俗,因此人们常把她们比成西施,而村名亦成了小苎萝村。
冶春园原是清代诗人
王渔洋的私园,位于大虹桥以西,后圮废。解放后,
扬州市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
乾隆御码头以西,将沿湖的升庆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连成一片,建成园林。取用“冶春园”旧名。园内建有水绘阁、香影廊、餐英别野、问月山房等
中国古典建筑。临水而筑,水景天成,以水取胜。
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树影婆娑,湖水涟漪,清闲中别具情趣。园内还陈列着数万盆扬派盆景,数千尾各色金鱼,以及各种名贵的岛雀、花木,更添满园春色。这里园林和茶肆结合,在此游园、赏景、品茗、小吃,既领略了当地
中国民间的乡风习俗,亦享受了古朴风情的自然乐趣。
水更有趣,说是湖,只不过是护城河的一段与市内小
秦淮的河水在此汇合,形成一处较为宽阔的水面而已。但这片水确有道理,向东看,两道石壁上一桥,此为砖砌拱桥,名为天宁桥,桥东西上下各有一层白石围栏,随势造景,弯曲自如,河岸上有成片的女贞、
松柏、
梧桐、
槐树、古木屈曲,浓荫遮天,把喧嚣的马路完全遮挡,制造出一片人工静域。
香影廊、水绘阁的北面即为“丰市层楼”,由于
康熙、
乾隆在扬州驻骅时建两个
行宫:天宁寺、高旻寺。天宁寺行宫有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右宫门、戏台、前殿、垂花门、西殿、内殿、御花园,门前左右为朝房及茶膳房,两旁为护卫房。从天宁门至北门,沿河北岸建河房,仿照京师长连短连、廊下房及前门荷包棚、帽子棚做法,称为买卖街,令各方商辇运贾珍异,随营为市,该景即“丰市层楼”。
这里还是皇帝南巡而供应六司百官吃喝的大厨房,其中所备菜肴即“
满汉全席”,至今在《扬州画舫录》上留有该席的食谱,其中包括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第三分细白羹碗十件,第四分毛血盘二十件,第五分洋碟二十件,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看来扬州人也是擅长地道的满汉全席。如今的丰市层楼即为著名的餐饮之处,与旧例倒是相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