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瑞峰,曾任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天津商学院艺术系教授、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现任会长,天津市2003年“
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
人物简介
字灵岩,号观自在庐主。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商学院艺术系教授、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现任会长。1950年生于河北黄骅。身为家中长子长孙的他,自幼随祖父月樵公读书习字。后祖父仙逝,又转师津门书家
王明九先生、画家刘月芳先生。近些年来,其姓名及书法作品业已载入《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等,并荣获天津市2003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
艺术简介
回想起40年前到内蒙古插队时的情景,已近花甲之年的况瑞峰仿佛又重新跌进记忆的年轮……
那是一个知识普遍得不到重视的年代,当人的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交融在一起,原本书香门第、诗书传家的况瑞峰,此刻也只好放下案头的《经史子集》,而投身到上山下乡、劳动生产的洪流中去。祖父月樵公虽饱读诗书,但到了况瑞峰父亲那一辈,却规规矩矩下厂做了工人——这正是父亲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那一年,况瑞峰刚满18岁。
去过内蒙古插队的人都知道,当年那地方有多苦……
知青点儿一共3间屋子,一左一右分别为男女生宿舍,中间连着一个堂屋,平时大家烧水吃饭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一到晚上,况瑞峰就不声不响一个人进了堂屋,铺纸匀墨,捻亮油灯,拿出自己从家带来的《
九成宫醴泉铭》和《兰亭序》,开始一笔一画静静临摹起来。日子久了,却也就适应了这种左右喧嚣、一灯如豆的临摹时光。每每读到冰心那篇最著名的《小桔灯》时,况瑞峰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知青点儿那盏独属于他的“小油灯”。人到了最难处,往往倚赖的,正是这一点点来自内心深处不肯磨灭的光亮——也正因为有了书画做伴,他才练就一身“闹中取静”的本事,只要他想,就能做到“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向字中望”。这不仅是一种难得的心静,更是一份难求的心境。
插队的日子是枯燥的,整日劳作,无半点娱乐生活。除去临帖练字之外,只要有时间,况瑞峰就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跑到旗里去买书看,有时也会到废品收购站去碰运气,如果碰到几页残本孤本,便也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时光荏苒,转眼春节到了,一股思乡情绪在整个知青点儿蔓延开来……只要一想到家中父母,想到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知青们就凑在一起落泪哭泣。况瑞峰也想家,想家怎么办?他就给知青点儿的每一个人都画了一只小燕子,然后写上每个人的名字随信寄出,亲人们看到这只远方的燕子,也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年后,他根据这段经历,写了下面的句子:“……独坐昏灯,冻管素笺,赋一点清光,剩先秋霜鬓,故乡月色,离思悠悠,问何年,高翥鲲鹏,得扶摇万里。”如今这幅长联,就挂在他书房中最醒目的墙上。
笔中情……
在乡下磨砺了近5年半之久的况瑞峰,直到1973年,才终于等到一个返城的机会。他先是被选调到天津财贸学校主攻财政金融专业,后于1975年留校任教。1980年,天津财贸学校正式升格为天津商学院。当年的大部分老师开始转行做行政工作。嗜书如命的况瑞峰选择到校图书馆工作。这之后他继续深造,报考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的函授学院,三年后毕业,开始教书法和社会科学。直到1995年艺术系成立,况瑞峰才正式走完了由知青而到大学艺术教授的人生过度,开始主抓美学和艺术概论等课程,从而更恣意、更舒畅地在艺术世界里忘情遨游。
早年间,家里曾经穷得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起,为了练字,父亲拿出一半体己来给他,买不起纸,就在废报纸上一笔一画地去揣摩……
有道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况瑞峰与妻子的一纸情缘,也恰是从笔管中来——想当年与妻子谈恋爱的时候,岳父大人实在瞧不出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到底有什么值得把女儿托付的地方,情急之下,况瑞峰写了一幅字过去,想不到老丈人一见到他的字,立刻脸色转阴为晴,欣然应允下这门原本不可能的婚事。
婚后,妻子又给他生了一对大胖小子,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多一个孩子,生活的负担就会多加重一分。后来,况瑞峰终于轮到一个非常不错的转行和提干的机会,所谓提干,也就是意味着加薪,这可是从天而降的大好事,但唯一的代价是,他从此后必须要与书法绝缘。况瑞峰想了再想,犹豫再犹豫,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真的不能过那种没有笔墨纸砚的日子。
“性情人”相中“性情石”
朋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况先生之前仗义帮了朋友,后朋友请吃饭,席间先生酒未尽兴,便邀同桌人明天吃酒再叙。第二天吃酒之后,有人不解,问先生:“您前日为人作嫁,今日更陪酒资,何苦来?”况瑞峰哈哈大笑:“昨日实无意请酒,然酒醉一诺,亦值千金也。”
况先生好酒。在妻子看不到的地方,偶尔贪杯。
这恐怕也是家人对他最为担心的地方。
若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体现一个家幸福指数的地方,至少有人在牵挂、有人在惦记,有人会把你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
前几年家里装修,正赶上妻子被查出有病,那是一段特别灰色的日子。况瑞峰一个人到石材城去转转,结果就在挑选大理石台面的时候,被老板叫住,说是要带他去看两块石材——况瑞峰跟着老板来到后院,马上就被眼前这两块虽未经磨砺但却光滑毕现的石材给震撼住了,虽然只是普通的石块,但其中蕴含的纹路和肌理,却是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其纯天然的纹路,恰好能拼接出一座完美无瑕的大山,况瑞峰亲笔提了“云峰天涯”几个字,在经过抛光处理之后,将它们镶嵌到书斋正中的那面墙上。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其书斋中的宝贝,大部分都是像这样“一见钟情”而得来。
每天,况瑞峰端坐书斋之中,背靠“大山”,左有清风明月相伴,右有
杜滋龄妙手绘就的瑞峰像一张,画中的况瑞峰,一幅恬淡读书人的样子,恬淡、超然,目光清远而坚定……这又是另外一个况瑞峰。是朋友眼中的况瑞峰,亦是那个最本真的,被冯骥才称作是“细读而知的是精神”的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