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决策”是指现在的
社会里,有相当部分的领导,为了政绩,为了数字,为了表现自己,凭一时的“头脑发热”,作出的重大决定。
概况
现在的社会里,有相当部分领导的许多重大决策往往是“三拍”决策,官员拍脑袋出了一个想法,拍胸脯来担保,最后是拍屁股走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图片:锈迹斑斑的铁门里面就是烂尾12年的民源大厦)
暴露
其
后果是要么是走到半路中间,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这就是所谓的“烂尾工程”;还有一些硬着头皮把项目进行下去,但是产生的是负效益。比如说我们很多地方现在包括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二三线城市都在上机场,我们发现很多机场建成之日,其实就是它负收益开始的一个时候。各种各样的“烂尾工程”,有的是建到半路不得不停马,最后可能是一声轰响拆除,但我说过这样的拆除是一种昂贵的表演。你可能动辄几千万的资源,就在一声爆炸之中灰飞烟灭,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就需要回到问题的根本,决策的时候,保障理性决策、科学决策的这样一种机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在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提出冲动决策这样一种现象背后,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决策体制的这样一个深层原因。
原因
投资决策冲动的诱因,是我们现在的官员晋升这样一种体制。我们都知道地方官员他都有一个晋升的考虑,这可以说是政治因素。关于晋升,本质上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因为毕竟只有少部分的官员能够不断地晋升到更高。现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更多是考虑经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GDP数字。GDP数字怎么来?无非就是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基础设施改善,这里面主要投资都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下去能不能产生社会效益?当然会产生一些,但是官员可能更多时候除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考虑之外,他要考虑能不能产生数字,GDP的数字。
他们认为,我只要干了事,就一定有数字,就像我们看到的重庆万州区的那个塔就是这个例子,建起来的时候它会产生数字,同样的拆掉它也会产生数字,它都会反映到GDP里面去。包括我们有许多城市的马路,中国的马路就像拉链一样,一会儿拉上,一会儿拉开,每一次拉上和拉开都会产生数字的。所以我们的官员对数字非常偏爱,所以老百姓讲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只要你有数字,最后就能够出官,能够让你获得更好的晋升。
预防
4万亿这是一个丰盛的投资盛宴。我看到有些数据说,地方的投资规模加起来可能超过20万亿,也就是说4万亿的投资已经产生比较大的杠杆效应,能撬动很多的附带的投资,这当然是好事。但从这一次4万亿投资的一些基本的数据来看,我们基础设施的投资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还是回到机场这个例子,好像从这一次大规模的投资中,二三线城市可能需要新建一百多个机场,那建机场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机场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它必须要有相应的需求存在。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有许多二三线城市机场运量根本不能满足,所以前一段时间河南省的一些地方政府出面,要求公务员出差都要坐飞机。
决策要阳光
决策冲动,从防范方面来讲,最主要的是有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那就是在事先的在体制的流程上。温家宝专门强调,我们要进行
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理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大应该真正地能够落实按照监督法所赋予它的预算监督的权力,这就是一个民主权力。
第二个方面,遏制这种投资冲动,其实是我觉得我们重大公共决策的程序,需要有一个改革。一定要阳光决策,决策的项目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涉及到公共财政的使用,所以公众应当拥有、享有广泛的充分的知情权。
事后问责
最后从程序上来讲,还是要坚持依法决策,许多决策冲动可以说是典型的越权冲动,越权决策。我们前面讲了事先的预防,事中的降温这些还不够,如果没有事后的责任追究,有效的责任追究,前面谈的都白搭。(插兵马俑画面)我们看到秦始皇兵马俑,每一个兵俑背后都有铸造者的名字,这就是一种责任制,出现质量问题,背上刻了名字的这个人是要承担责任的。我们今天有很多的决策失误,人走了,责任要不要承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可预测的后果,官员的决策冲动就很难被抑制住。因为他想一想,我决策错了又怎么样呢?所以从法律上来说,对应当追责的行为,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对追责的程序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这种法律上的责任主要是有行政责任,如果情节非常严重的话,还应当有刑事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不折腾”。前两天的《中国人事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叫:“不折腾”呼唤科学决策。
文章说,要做到“不折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决策,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为人民群众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让那些成日忙于投机钻营、拉拉扯扯、上蹿下跳的“穷折腾”型干部,遭到组织和群众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