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力说是
六世纪时
亚历山卓的一个学者约翰·斐劳波诺斯提出的。他否认
天体由神灵推动的自然观。他认为
上帝创世之初就赋予天体一种“冲力”。这是一种不随时间流逝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维持物体永远运动下去。因此,运动的物体一般并不需要经常有个推动者和它接触。
他否认天体由神灵推动的
自然观。他认为
上帝创世之初就赋予天体一种「冲力」。这是一种不随时间流逝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维持物体永远运动下去。因此,运动的物体一般并不需要经常有个推动者和它接触。
奥卡姆的威廉同意斐劳波诺斯的设想,说上帝可能开头给予天体一种不随时间消逝的冲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种各样的
天神、
天使推动
天球。他完全否定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第一条证明,即天体运动需要一个原动者。他根据磁棒可以使一块铁动起来而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事实提出,一个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需要另一个物体的持续地接触作用。
中世纪时,冲力说通过
穆斯林教徒再传回
欧洲。十四世纪,
牛津大学的
唯名论者奥卡姆的威廉开始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
亚里士多德的
力学进行批判。他同意斐罗波诺斯的设想,说上帝可能开头给予天体一种不随时间消逝的冲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种各样的天神天使推动天球,一个运\u52a8的物体不一定需要另一个物体的持续地接触作用。
在牛津大学,冲力的讨论参与者主要还有沃尔特·伯利(Walter Burley)、理查德·许撒斯(Richard Suiceth)和赫特斯柏立的威廉,不过这种学说很快就失势,到了
十五世纪时,牛津的学者大多数都讲授亚里士多德的
物理学了。
但是冲力说在
巴黎大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巴黎大学的校长让·布里丹和学生萨克森的阿尔伯特都是冲力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布里丹称呼促使物体运动的性质为冲力,这冲力是由推动者传送给物体,促使物体运动。他否定了冲力会自己消耗殆尽的想法。布里丹认为永存不朽的冲力是被空气阻力或磨擦力等等逐渐抵销,只要冲力大于阻力或磨擦力等等,物体就会继续移动。布里丹的冲力与物体密度和体积成正比;速度越大,冲力也越大;物体内部的物质越多,就能够接受越多的冲力。
尽管与惯性的摩登概念很相似,布里丹只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亚里斯多德基本哲学的微小修正,坚持许多其他亚里斯多德派的观念,例如,他认为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布里丹又主张,冲力不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圆周运动,促使物体(例如,
星体)呈圆周运动。
巴黎冲力说学派的另一代表者是尼克尔·奥里斯姆,他创立了一种用图解表现速度的方法。他用一条
地平线代表运动物体所走的距离,再在地平线尽头画一根和地平线垂直的线,代表物体在这已知点的
速度。把垂直线的上端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个
几何图形,是
长方形就表明是均匀运动,是
三角形就表明是不均匀运动,是
曲线就表明是不规则的或“不均匀的”运动。
奥里斯姆于1377年发表的著作《天地通论》提出,当自由落体在加速时,其重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冲力增加。假设,挖掘一条直线隧道,从地球表面的A点,穿过地心,挖掘到地球表面的B点,然后将一个重物落入这隧道,则它会从A点,经过地心,移动到B点,就好像单摆从一边摇摆到另外一边。但是,从地心到B点的路途中,它是呈升起状态,而重量只能造成物体掉落,因此冲力与重量不同。
冲力说事实上到了十五世纪时已经有点变质了,不过冲力说在
十六世纪初叶还有人讲授。这个学说的衰退是从英羹恩的马昔乐(Marsilius of Inghen)开始的。他设想冲力就像热一样。物体离开运动来源的最远部分,冲力最弱,就像一根棍子离开热源最远的一头最冷一样,物体离开其推动者后,冲力就平均分布到全身的各个部分,就像棍子离开火之后,热就平均分布出去一样,最后冲力逐渐衰退,就像棍子的热散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