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共分为二级,分别以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来表示。其中冰雹橙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冰雹红色预警信号,表示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前兆
一是感冷热。湿气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易产生雷雨云而降雹。二是看云色。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的乱纹云丝,云边呈土黄色。三是听雷声。雷音很长,响声不停,声音沉闷,像推磨一样,就会有冰雹。四是观闪电。一般雹云的闪电大多是横闪,而下雨云则是竖闪。大都是利用地面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参照当天的天气形势,寻找可靠的预报指标。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根据对云中声、光、电现象的仔细观察,在认识冰雹的活动规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雷雨云和冰雹云中雷电的不同特点,有拉磨雷,雹一堆的说法;各地群众还观察到,冰雹来临以前,云内翻腾滚动十分厉害。有些地方把这种现象叫云打架。常常是两块或几块浓积云相对运动后合并而加强发展,往往有利的地形条件也加强了这种云打架的气流汇合;另外,在冰雹云来临时,天空常常显出红黄颜色。冰雹云底部是黑色或灰色,云体带杏黄色。有些地方有地潮天黄,禾苗提防(防冰雹)的说法。
橙色信号
含义
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防御指南
⒈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工作;
⒉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并择机进行作业;
⒊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⒋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⒌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红色信号
含义
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防御指南
⒈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⒉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⒊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⒋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⒌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预防措施
采取有利的农业技术措施预防冰雹根据冰雹出现的季节,使作物收获期躲过冰雹的危害。如收获期小麦易受雹灾,在种植措施上,应考虑适时早播,或种植早熟品种,使之提前收获,躲过降雹季节。当采取此种借施仍不能避免受害时,则要调整作物种植。在降雹较多的地区应选择硬杆作物种植,如玉米、谷子等,这些作物虽受雹害但易于恢复生长。当作物受灾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培土、中耕、浇水、施肥,精心管理,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改变当地的气候环境预防冰雹大力植树造林是减少冰雹危害的好方法。如中国云南、广西等西南山区,过去冰雹为害较多,由于几年来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调节了气候,从而使冰雹大为减少;改良裸露的盐碱地,也是减少冰雹的好办法。人工方法预防冰雹此种方法又可分为“防和消”。防,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天气预报和群众经验,当得知冰霞来临时,在重点作物或关键作物上,搭设防雹棚或防雹罩使作物免受其害,效果十分显著,但费工费物是一大不足。消,是用人工方法消除冰雹,用土炮、土火箭等办法消除冰雹在中国各地早已广为运用,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近年来,不少地区使用高炮或火箭发送碘化银弹入云的办法,以增加冰晶核,致使大冰雹不能形成。使用火器防雹,要注意适时、狠、准,即在雹云刚刚形成时及时打,雹云压顶时狠狠打,对雹云腰、云头、云根要打得准。这“三打”就是打上升气流较强的关键部位,使冰雹不能形成或变成软雹,不能危害庄稼,效果是比较好的。
应对措施
主要使用爆炸方法。过去,防雹的主要工具是土炮,炮中装几两火药,没有炮弹。各地普遍采用和推广了空炸炮和土迫击炮,可发射至300一1000米高度。这种炮造价低、爆炸力强,深受群众欢迎。也有些地区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火箭,也使用了高射炮,可以射到几千米高空。
爆炸为什么能防雹呢?有人认为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影响冰雹云的气流,或使冰雹云改变移动方向。有的人认为是爆炸冲击波使过冷的水滴冻结,从而抑制冰粒增长,而小冰雹很容易化为雨,这样就收到了防雹的效果。但是究竟爆炸为什么能防雹,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第二种防雹方法是化学催化方法。利用火箭或高射炮把带有催化药剂(碘化银)的弹头射入冰雹云的过冷却区,药物的微粒起了冰核作用。过多的冰核分食过冷水而不让雹粒长大或拖延冰雹的增长时间。
一般来说,在冰雹发生时,市民尽量不要呆在室外或空旷的地方,应躲避到坚固的建筑屋内,特别是农村居民应注意,在冰雹较大时,容易打穿草棚或脆薄的瓦片屋顶,不宜在这些地方躲避。冰雹来临时站在高压电线下,也同样容易发生危险。在多雹地带,可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同时,还可以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对于成熟的农作物应及时抢收。在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体伤害。在研究冰雹的工作中各地也使用了很多科学仪器,上面提到的闪电计数器就是一种。识别冰雹云最有力的工具是雷达,利用雷达可以定量地观测到云的高度、云的厚度、云的雷达回波强度等特征量,可以连续地监视云的移动及其结构变化,找出一些经验指标,使我们有把握地识别一块云会不会下冰雹。
防范知识
如何获得信号
⑴拨打电话向当地气象台咨询,或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获得预警信息。⑵查看冰雹预警信号警示装置,如警示牌、警示旗、警示灯等。⑶进入有关气象网站查看(如中央气象台)。
应对措施
⑴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如小汽车最好停在车库里,当然事先给车买保险就更好。⑵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⑶幼儿园小朋友、学校的学生应安置在教室内,暂停户外活动。⑷户外作业人员要停工,应立即到室内暂避。⑸户外人员不要进入孤立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在高楼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尽量找到一个坚固的地方躲避,尤其是在出现雷电时。⑹在做好防雹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各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是指由有发布权的气象台站为有效防御和减轻突发气象灾害而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警报信息。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本省预警信号分为暴雨、雷雨大风、冰雹、大雾、道路结冰、大风、寒潮、沙尘暴、雪灾、低温、高温等十一类。
当同时出现或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第四条 预警信号的级别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信号颜色为蓝色代表一般、黄色代表较重、橙色代表严重、红色代表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第五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的管理工作。
广播电视、通信、建设、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应当与同级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及时播发预警信号的工作机制,制定播发预警信号的具体办法,保证预警信号通信传递畅通、播发及时。第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负责发布本预报服务责任区内的预警信号。省气象台与各省辖市气象台、省辖市气象台与县气象站之间应当加强预警信号发布前的预报会商和预警信号发布后的信息沟通,保证上级气象台与下级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发布的一致性。
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号。
第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预警信号制作、发布的具体程序,并报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确保制作发布工作规范、有序。
第八条 预警信号发布内容应当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灾害种类、预警信号级别、出现时段、影响区域和防御提示等。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站、公共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和气象声讯电话等手段即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号。
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手机短信等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含更新和解除)的预警信号后15分钟内,播发该预警信号信息。
在播发气象预警信号时,应当严格遵守与气象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使用本办法附件中统一的预警信号名称和图标。未经气象台站的同意,不得更改预警信息的内容和关键用语,不得转载其他媒体播发的气象信息,防止由于气象信息传播的失真给社会公众带来不良后果。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信号制作与播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气象预警信号级别和当地实际,制订相应的防御气象灾害措施。
水利、建设、交通、通信、国土资源、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公安等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参照本办法附件中的预警信号防御指南,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订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其他省份细则
发布标准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公布的《河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附件中的规定执行。
发布分工
(一)省气象台负责全省区域性(预报或实况有相邻的3个或以上省辖市范围内达到预警标准)和郑州市(预报或实况郑州市区或郑州市有3个县(市)达到预警标准)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
(二)省辖市气象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其中,鹤壁、漯河、济源市气象台预报或实况市区或有1个县(市)达到预警标准,安阳、濮阳、三门峡、开封、许昌市气象台预报或实况市区或有2个县(市)达到预警标准,其余省辖市(暂不含郑州市)气象台预报或实况市区或有3个县(市)达到预警标准时,要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三)县(市)气象局在预报或实况本县范围内达到预警标准时,要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发布程序
(一)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按照预警信号的发布分工,当预报本责任区内将发生或者监测到已发生达到预警信号制作标准的天气并将持续时,应立即启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发布流程。
(二)预警信号发布(含更新、解除)前,应加强上级气象台对下级气象台站的指导和上下级气象台站的会商沟通。
当省气象台预报将出现区域性突发气象灾害时,应及时通知和提醒有关省辖市气象台发布预警信号;当省气象台预报郑州市将出现区域性突发气象灾害时,应及时通知郑州市气象台,并由郑州市气象台通知和提醒有关县(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当省辖市(暂不含郑州市)气象台预报辖区内将出现或者实况已经出现突发气象灾害且可能持续时,应及时通知和提醒有关县(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建议所发布预警信号的等级。
省辖市气象台和县级气象局在发布预警信号前,要做好和上一级气象台的会商沟通工作(其中郑州市所属县(市)气象局)在发布预警信号前应与郑州市气象台和省气象台进行会商沟通,省气象台短期预报科值班电话,以保证上级气象台与下级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发布的一致性,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准确性。
(三)预警信号的发布(含更新、解除)实行签发制。签发时间统一使用北京时,时间精确到分。省气象台由台领导或授权的领班预报员签发预警信号;省辖市气象台和县(市)气象局由分管业务局领导或其他领导签发预警信号。
(四)自启动预警信号制作流程起,相关气象台站要实行值班制,严密跟踪天气变化情况,根据最新资料及时更新预警信号或解除预警信号。同时,要认真监听、监视和监看广播电台、电视、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网站和电子显示屏等是否按时并正确播出预警信息,发现有延误或错漏时,要进行登记并立即联系补发纠正。
发布要求
(一)各级气象台站要认真编发预警信号发布(含更新、解除)内容。发布用语应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原则,要明确描述发布台站、发布时间、预警信号名称、等级、影响范围、防御提示等。预警影响时间和区域应当尽可能明确具体,用图形标出或用文字详细说明。其中,省气象台预警影响区域应当具体到省辖市,省辖市气象台预警影响区域应当具体到县,县(市)气象局预警影响区域应当具体到乡镇。
预警信号发布(含更新、解除)用语格式,可参见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发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范(试行)》(气预函〔2005〕47号)附件一。
(二)发布预警信号对社会影响很大,要掌握好预警信号发布等级和发布时机,努力提高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
(三)对于夜间预警信号的发布,在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具体播发频道停播期间,为了不打扰手机用户夜晚休息,原则上只有当发布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时,才发送到手机用户,其他等级的预警信号可以不发。(四)要建立预警信号发布档案登记制度,内容包括序号、预警信号名称和等级、影响时间和范围、制作人、签发人、签发时间、发布(含更新、解除)时间等,格式可参见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发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范(试行)》(气预函〔2005〕47号)。
发布后的备案
各级气象台站应当在预警信号发布(含更新、解除)后5分钟内,将预警信号名称、颜色、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影响范围等情况,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上传上级气象部门。其中,省气象台上载《全国气象业务服务信息系统》,供全国气象部门共享; 省辖市气象局上传至省气象台,“NOTES”地址:短时科/气象台/河南/CMA@CMA,预报值班/气象台/河南/CMA@CMA,决策服务/气象台/河南/CMA@CMA; 县级气象局上传至所属省辖市气象局和省气象台,上传省辖市气象局“NOTES”地址由各省辖市气象局确定。同时,各级气象台站还应及时登陆河南省气象台网站(地址:172.18.152.2),将发布的预警信号(含更新、解除)内容上传至“气象预警”栏目,供全省气象部门实时共享。
上传基本格式为:
XX省(XX市XX县)气象台X月X日X时X分发布(解除)XX类XX色预警信号。例如:
南阳市气象台7月7日08时05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影响范围南阳、方城、社旗、新野、唐河、桐柏6市县;
南阳市气象台7月7日11时15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更新),新野、唐河、桐柏三县过去3小时降雨量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南阳市气象台7月7日17时00分解除暴雨预警信号。
党政服务
各级气象部门在向社会公众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同时,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办公室进行通报。特别是在发布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橙色或红色预警信号后,主要领导要亲自向当地党政领导以及防汛、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等部门做好决策服务工作。上级气象部门在接收到下级气象部门上传的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红色预警信号后,也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和服务。
评价总结上报
(一)每次过程结束后,有关气象台站要及时对预警信号发布(含更新、解除)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⒈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掌握是否适度、发布时机是否得当、发布信号与实况的相符程度(分相符、基本相符、不相符三个档次)、审查签发是否严格、信号确认是否及时、信息上传是否准确迅速等。
⒉预警信号发布提前时间统计(精确到分)。
⒊预警信号发布的防灾减灾效果以及政府和公众的满意程度(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二) 各级气象台站要对每年预警信号的发布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内容包括:预警信号发布的种类、次数、质量(包括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防灾减灾效益评估、存在问题与建议等。质量评价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检验分类表见附件。
质量评价应当使用尽可能多的实况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和灾情调查等资料。
(三)省辖市气象局和省气象台的总结分析材料于次年1月15日前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上报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预报管理。科技减灾处汇总后,于次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全省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总结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
参考资料
冰雹预警信号.中国气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2 18:09
目录
概述
前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