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蚀槽
地貌学术语
冰期汇集于谷中的冰体厚度可以很大,巨厚的冰体沿山谷流动,经冰蚀可将原来狭窄的河谷刨削斩切成为一个谷壁陡峭和谷地平缓开阔的u形的槽形谷地,称冰蚀槽谷(冰川谷),其横剖面呈“u”字形,所以又称U形谷。谷底平缓,谷坡平直而陡峭。冰槽谷的基岩往往有磨光面或冰川擦痕。冰川谷的宽度有时很大,一条长仅5~6km的冰谷,其宽度有时可达2—3 km。
形成原因
这种冰蚀槽的形成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大概是在大陆架露出水面时,由于地球正处在冰川时期,巨大的冰川流过,把地壳切割成巨大的沟槽。这方面的证据已经找到不少。
形成规模
这种槽形谷地多在冰川侵蚀海岸外的大陆架上,其深度多在183米以上。冰蚀槽的底部有一些不大的盆地和一些分支。一般冰蚀槽宽度为80千米左右,深度在500~600米。
分布地点
最为著名的冰蚀槽是劳伦琴冰蚀槽,它从圣劳伦斯湾开始,延伸1046千米,到萨格纳河外241千米的大陆架边缘处。
中山区地处大兴安岭主脊线附近,地面切割强烈,呈现出山势陡峻,沟壑纵横的外观。其中的主河谷多为冰蚀槽谷,其特点是:谷底较宽、谷坡很陡,纵向比降大,河谷中尚见有冰碛的巨大漂砾及奇形怪状的砾石,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施业区内的“三潭峡”即是该种地貌的典型体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37
目录
概述
形成原因
形成规模
分布地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