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运动指冰河的移动。它是控制冰河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和挤压流两种。冰河的边缘运动速度漫,中间运动速度快。冰河运动是研究和开发利用冰河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冰河灾害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释义
冰河运动指冰河的移动。它是控制冰河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和挤压流两种。冰河的边缘运动速度漫,中间运动速度快。冰河运动是研究和开发利用冰河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冰河灾害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特点
①速度很慢(但有的冰河有时运动也很快,速度可达1—10公里/年);
②冰河的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边缘运动速度慢,中间快;
③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冰河运动速度也不相同。
原理
冰河冰在重力作用下自源头向末端的移动。包括塑性变形和底部滑动两种过程。运动是冰河区别于其他自然冰体(如河冰、湖冰、海冰和地下冰)的最主要特点。一系列的冰河地质地貌现象,如裂隙、褶皱等的形成,冰河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都与冰河运动紧密有关。
塑性变形
冰是一种多晶体固体,当温度不远低于它的融点时,冰的变形方式像高温金属一样,变形速率与施加的应力之间成非线性关系。冰的变形可用位错理论解释。用X线衍射观测到,冰内位错的组态与其他可塑性变形物质的情况明显相似。除了晶体内位错运动和晶体间彼此相对移动外,晶体生长,晶体边界迁移和重结晶作用,对多晶体冰的变形均有重要影响。多晶体冰变形远比单晶冰变形缓慢。
冰的第二蠕变包括一般冰河流动中重要的应力范围。切应变率 (εxy)与切应力(τxy)的关系为:εxy=Aτnxy,这就是通常所谓格伦冰流律。式中n为常数(变化范围为1.5~4.2,平均值约为3);A为系数,取决于冰温度、冰晶大小及方位、杂质含量和其他可能因素。虽然上述关系式已被确立,而且可以用位错理论表述,但是,不同的试验却获得差异很大的A和n值。在给定应力和温度下测得的应变率值差可达10倍左右。在应力低于约1巴时,n值降低,接近于1。全部塑性变形发生在最低层。速度沿着离冰河源头的距离上的变化一般趋势为:纵向应变率在积累区为正,而在消融区为负。在平行于冰流方向的应力分量大于垂直于冰流方向的应力分量的地方出现伸张流,即冰层在拉伸力作用下流动;反之则出现压缩流,即冰层在压应力作用下流动;在两者相等处出现层状流,即冰体在单一剪切力中变形,流线平行于冰体表面。
底部滑动
只发生在冰河的底部冰处于融点的情况下。冰河顺冰床流动,遇到基岩凸起时,同时产生两种过程。一种是再冻结(又称复冰现象)。当冰河运动通过这种凸起时,在凸起的上游一侧遇到阻力,产生余压,使冰融化,融水绕凸起流动,流至下游一侧便产生再冻结。冻结释放的潜热,通过凸起及周围的冰,传导到上游一侧,又使这里的冰融化。这样的机制不适用于基岩凸起的长度大于1米处,因为通过这种凸起的热传导,微不足道,不产生融化和冻结的反复过程。当冰温低于融点时,也不产生这种现象。另一种过程是塑性流动的增强。在凸起附近,冰内纵向应力大于冰内应力平均值,这里的应变率也大于冰内应变率的平均值,冰的运动速度同应变率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比较大的基岩凸起,会使冰体在凸起较大的距离上增大应力和提高运动速度。比较小的凸起这种效应较差。冰床上如果有水,会影响滑动速度;基岩、岩块和砾石之间的摩擦降低滑动速度,许多地方冰与岩层之间有砾石层也会减低滑动速度。冰河表面运动速度为冰的塑性变形速度和滑动速度之和,滑动速度与冰面速度的比率变化很大,各地钻孔测得的比率变化不同。
运动原因
冰河表面常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河有脆性。不过,经过数百年的调查观测,冰河上的裂隙极少超过六十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河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的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因此,可以把冰河分为二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是冰河流动的根本原因。
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为了适应或消除外力,可作三种变形,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或称破裂)。一般物体在受力时都有这三个变形阶段。例如一根弹簧,一般情况下,作弹性变形;当受力超过弹性强度时,作塑性变形,弹簧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当受力特大超过破裂强度时,弹簧拉断,作脆性变形。但是,这三个阶段究竟有主有从,三个阶段并不同样平分秋色。到底以何种变形为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
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是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的。但是,当外力突然增高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色。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冰河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老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同时,下部冰层的融点由于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融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河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而冰河表层,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
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河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河表面,愈近谷底速度降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如果冰河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在发生阻塞重力流的地方,冰中常有许多逆断层,还有复杂的褶皱出现。
运动速度
冰河运动有些和水流相似,中间快,两边慢。要是横过冰河插上一排花杆,不需太长时间就可发现,中间的花杆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原来呈直线的花杆连线变成向下游凸出的弧线。许多海洋性冰河上出现的形象十分奇特的弧形连拱,就是冰河运动过程中,中间和两边速度不一而产生的。
冰河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发觉不出冰河是在运动的。格陵兰的一些冰河,运动速度居世界之首,但每年也不过运动千余米而已。其它地区的冰河,象比较著名的某些阿尔卑斯山的冰河,年流速不过80~150米。我国冰河大多数是大陆性冰河,冰河积累不丰富,冰河上物质循环较为缓慢,因而导致冰河运动速度比较低。
冰河运动速度是有季节变化的,夏快冬慢。天山和祁连山的冰河,夏季运动速度一般要比冬季快50%(均指冰舌而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是冰河温度的变化。当冰河增温时,冰的粘度迅速减小,从-20℃增高到-l℃,冰的粘度随温度作近直线的下降。粘度减小使塑性增加,因而冰河运动速度加快。夏天冰融水出现在冰河内部及底部是促进冰河快速运动的另一个原因。
冰河运动速度总的来说十分缓慢。但是,有些冰河的脾气却很古怪,它们会在长期缓慢运动或退缩之后,突然爆发式地向前推进。
研究价值
冰河运动是冰河对冰床进行刨蚀和搬运,塑造各种冰河地貌的动力,它使积累区的冰量得以输出,并对冰河温度有很大影响。是研究和开发利用冰河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冰河灾害重点研究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