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坎
地貌学术语
冰川谷地中的陡坎.冰川谷总的倾向下游,但在冰前河谷突起处,或冰床基岩坚硬段,冰川翻越而过。以致流速加快,侵蚀量小,冰面坡度大,参冰裂隙和冰瀑布;冰退后,则形成岩槛亘横谷底,或由一岸突入槽谷,高十数米至数百米.有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多道冰坎使冰川谷呈阶梯状,故又称“冰阶”。
相关信息
冰流流动时,并不是顺利的往前流,而是选择不同的地点,造成一个一个呈圆形的小凹,一上一下在地形上成为一道道的门坎,如同汽车在路上行走一样,在急速行驶时突然停止,车轮对路面起了铲刮的作用,形成一个凹,一个“门坎”,冰川作用形成的这种门坎就是冰坎。
冰坎结构
这些冰坎一般位于冰斗、冰窖出口处或冰川谷中的一定地点。
但有时冰坎常被后期流水截断。
在冰坎上部的排水口就是水口,它往往不在谷的低处,而在一侧的较高处。此外在冰坎上还常留有二至三个缺口,称为风口。风口上常留有条痕石等冰积物或冰溜擦痕。
水口的形成,和冰川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冰并非始终是凝固的,也不单纯是冰,有冰也有水,山谷冰川也不例外,一定有流水,冰水的排水道主要是在冰流的两旁,其次是底下,因此在两旁经常造成深沟,另外在冰川底下有流水洞,也可以流水,并夹持有粘土和砾石。流水量昼夜不同,白天流水多,夜间流水少,更重要的是季节性的变化,冬季冷,,流水少,缓慢;而夏季流水较多,流得快。冰水的侵蚀对地形起很大作用,往往由于冰水冲刷造成的地形比冰川铲刮所构成的地形更为明显,在冰与石头相连接的地方最为明显,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石头吸收太阳热较大,而冰不吸热,它是白色的可以反射,因此在冰与石头之间相接触的地方,就比较容易融化,冰水流量也比较大。但是两边的水沟并非平均发展的,太阳照射较强的一面,冰水较多,而微弱的一面水量较少。水量大的一面就越切越深,水就越流越多,因此两旁的水沟一般是不对称的。一般靠近北边的,多发生流水沟,而南边水沟很少,这显然是太阳照射的结果。当冰川撤退后,地形上所表现的“U”形山谷的谷底,在谷的两侧,往往在它的一边切割较深,这种地形非常显著,造成流水不在U谷底部当中,而在一旁较高的地方切成的深谷中流驶,好象水不向低处流,而向高处流,这种现象用其它方法解释,是无法理解的。唯有用冰川作用来解释,才最容易理解。这些水沟的发育过程,但在山阴处融冰水量比较小,融冰水挖掘到一定深度,便集中到低处,并增大冰流,而将上面的水沟都放弃了,水愈挖愈深,最后利用最低的沟发展成冰川沟的流水沟。因此山阴处的流水沟一般是不发育的。
在冰坎上的风口,其位置不太高,也不深,不是流水的地方,但在风13上有时还可发现冰积石和冰溜条痕,证明昔日有冰川流过。风口的形成是因为当冰川不断融化产生冰融水后,冰川表面的冰水一小部分经蒸发而散失,而大部冰融水多在冰面或冰JII内部的裂隙中活动着,、沿着裂隙可直达冰川之底,汇成冰底河,此冰底河越过冰坎时,将冰坎冲成的缺口就形成风口。另外一种形成风口的原因是冰坎一侧被废弃的水口,逐渐演变造成风口的。
冰坎实例
三叠泉附近的冰坎最为明显,冰坎上常有风口和水口。
调查要点
①冰坎、水口、。风口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②冰坎的岩性;风口、水口部位的岩性。
③冰坎、风口、水口的相对高度及其形态。
④冰坎、风口、水口之上有无冰溜条痕及冰碛砾石的沉积。
⑤冰坎属于冰斗冰坎、冰窖冰坎,还是冰川谷中的冰坎。在庐山以东谷中的猴子岭冰坎、石门涧冰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56
目录
概述
相关信息
冰坎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