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圈,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并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亦称
冰雪圈、冰圈或冷圈。
冰冻圈的组成包括冰川(含冰盖和冰帽)、河冰、湖冰、积雪、冰架、冰山、海冰,以及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表)。大气圈内的雪花、冰晶、冰雹、霰等固态水也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冰冻圈在赤道附近海拔最高,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到海平面。
冰盖是冰冻圈的最大组成部分,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33%的面积。约98%的季节性积雪分布于
北半球。
冰川覆盖着近10%的
地球陆地表面,是长期的
积雪聚集,压突而形成的具有运动特征的圈套范围的厚层冰体。
多年
冻土覆盖着北半球近24%的陆地面积,主要发育于环北极陆面,
青藏高原及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浮冰主要包括海冰、湖冰和河冰。冬季
北冰洋约有14×106~16×106km2的海面被海冰覆盖,而
南极洲周围冬季约有17×106~20×106km2的海面被海冰覆盖。
冰冻圈是特定寒冷气候作用于
水体的产物,因之:冰冻圈的变化与
气候和
水资源的变化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冰冻圈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和
海平面,湖水位和
河流的变化,同时还会对
地表水热平衡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随着2007年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冰冻圈这一提法更为常见。在中国,由于冰川和冻土的重要影响,以及冰川学和冻土学在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历史渊源,该译法越来越广泛。如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尽管2020-2021年冰川年的融化程度低于最近几年,但在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冰量损失有明显的加速趋势。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的基准冰川已平均减薄了33.5米(冰当量),其中76%的减薄发生在1980年以后。对于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的冰川来说,2021年是特别糟糕的一年。由于6月和7月的热浪和火灾,冰量损失创了纪录。八月中旬,格陵兰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融化事件并在海拔3216米的冰原最高点“顶峰站”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有记录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