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古代指藏冰的地窖,也指冰川上方的表碛因温度增高使其下部的冰遇热融化而成的洞穴。
词语解释
藏冰的地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朝廷又置冰室于斯阜,室内有冰井。《春秋左传》曰:‘日在北陆而藏冰。’” 前蜀 贯休 《
苦热寄赤松道者》诗:“天云如烧人如炙,天地鑪中更何适。蝉喘雷乾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宋 陈师道 《
魏衍见过》诗:“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
史料记载
《资治通鉴》
“冰窖”古已有之。读《续资治通鉴·雍熙四年五月》,有“辽主清暑于冰井”的记载。这“冰井”就是古代藏冰的地窟。《
全宋诗》第19册载陈师道《魏衍见过》一诗,前半首说:“暑雨不作凉,爽风祗自高。我老亦衰疾,奈此正郁陶。魏侯有新语,高处近风骚。隐几聆五字,未见历日劳。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可见,入冰井在宋代已经当作消暑的一种方法和场所。
《水经注》
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五》中写过:“朝廷又置冰室于斯阜,室内有冰井。”其实冰室与冰井都是藏冰之处,冰室在地面上,是个房间;而冰井则在地面下,是一个洞窖,前蜀的贯休在一首题为《苦热寄赤松道者》的诗:“天云如烧人如炙,天地炉中更何适。
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可以想见,作者作诗的那一年酷热的程度。
建安18年,曹操在邺城的西北面专门建造了“
冰井台”、“有屋140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石季龙于冰井中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这样的“冰井”可谓成规模了。
《诗经》
冰室,也叫凌阴、凌室、冰厨。《诗·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毛传:“凌阴,冰室也。”
西周时已经设立专门掌管藏冰之事的官员,为“凌人”。
当时在江南的“阊门外郭中冢者,阖庐冰室也。”吴越的勾践出游时曾食于冰厨,这个冰厨,也就是在夏日供帐饮食的场所,相当于冰室。晋汉惠帝时,建于未央宫内的藏冰之室发生火灾。南北朝时宋孝武帝于大明六年(公元462年)诏立凌室藏冰。
《燕京岁时记》
清朝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记录过打冰的内容。古代没有空调设备,没有电风扇,消暑主要用冰,所以“冰井”“冰室”“冰窖”之类的场所也就必不可少了。
冰井由来
故事
“冰井”原来包含着一个悲惨的真实故事,事情的由来是:南和县一个贫苦青年的孀妇,艰苦孝养着孤身的公爹,因拒绝恶少年求婚,造谣报复,污语中伤,孀妇含冤难明,跳井自尽。因井水结冰得救,最后还是自缢身亡。南和知县为其立碑于井边,曰:“冰井”,以纪念她。
冰井的惨剧发生在清朝乾隆26年,南和县东关民女国梅英,嫁于南和县城内周凤巢,一对少年夫妻开始恩爱生活不到1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凤巢母亲病故,由于悲哀过度,凤巢瘫痪卧床不起,未逾年也病故。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使新婚不久的青年少妇国梅英悲痛欲绝,欲殉夫自尽。被族长劝阻。说“如果你再轻生一死,老公爹谁来照管?”梅英听后,吞气忍泪,从此立志孝养公爹。但是连遭死葬,家境已陷入极度贫困,全凭梅英纺织度日。因为粮食少,做饭不敢多下,把稠饭叫公爹吃饱,自己吃稀汤配野菜充饥,梅英对公爹照顾周到,孝闻千里,从此孝妇之名有口皆碑。
村中有无赖少年,贪图梅英姿色,求婚,遭到拒绝。因此怀恨报复,造谣说:“哪有这样孝顺的儿媳妇?莫不是公公与儿媳妇不清白吧。”这个刺耳的谣言不胫而走,没几天传遍全村。在旧社会,好事没人管,坏事喊半天,好人听见摇头叹息,坏人听见啧啧称奇,一时间皂白难分。谣言传至善良的孝妇国梅英耳里,无疑是晴天霹雳盖顶而下,遭此莫须有的冤屈,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在警惕愤怒之余,善良的孝妇国梅英只好躲进东关娘家避避恶风。
然而梅英的继母并不同情她的遭遇,反倒劝诱梅英改嫁,由于拒绝劝诱,招致继母的不满意,加上继母家业不富裕,渐渐露出厌恶脸色,难以再待下去,在投奔南和县西关奶奶庙出家当尼姑遭到拒绝后,梅英又投奔贾宋村东五孔桥旁的尼姑庵当尼姑,在去时路上遇到三张村一老人盘问,梅英说:我是东关国氏女,非私奔者!善心的老人送信给东关。梅英娘派人来连劝带扯把梅英接回家去。时值腊月三十日,众邻人散回家过年。但不闻屋内动静,视之无人,寻至家后,发现井中结冰,梅英卧倒在井中冰上,救出回家,复更闭门静卧不语,次日视之,已悬梁自尽矣。经官验与夫合葬。
事情经过多年,到大清光绪15年,段柝落任南和县知县。为孝妇国梅英立“冰井”石碑于南和县东关土地庙前,石碑保留至公元1950年才被捣毁。今南和县东关国氏族众尚能言其事甚详。
冰井歌
《冰井歌》
清代·段公门人杨大振
世间怪事哪有此,井底冰层玉相似。
口耳流传百余年,今朝始得悟真理。
人生遭遇等四时,冤苦差于隆冬凝。
捐躯明志气已吐,化作寒气凛冽起。
清泉陡遇朔风吹,那不晶莹生眼底。
南和旧闻师记之,挥汗起草六易纸。
芒寒色正无支词,要令斯人常不死。
周家节义凛千秋,周氏门楣高万雉。
岂为贞魂慰地宜,直教百世振颓鄙。
振业放歌聊学步,藉是汗流深自耻。
敢将老笔比东风,井中之冰今解矣。
相关景点
冰井泉香
梧州古八景中,冰井泉香为最著名的景点。唐乾元二年(759),容管经略使、诗人元结驻梧州。大历三年(768年),元结在城东白云山脚下发现一古井,打水尝之,水甘寒若冰,又鉴于此井与隔江的火山遥遥相对,乃称冰井,在井之侧建冰井寺,称作“梵王宫”。大门左边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迹”。元结为之立碑刻铭:“火山无火,冰井无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于泉上,彰厥后生。”冰井的得名,《重建冰井禅寺记》也有记载:“名曰冰井,忌压郡南火山”。按中国古代五行相克说,用冰井的冰水来克南岸火山的火。清代诗人黄裳吉以冰井泉香为题作了一首诗:“为访幽岑踏径苔, 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滟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砺齿何人耽石漱,知音有客试茶杯。名因漫叟传芳洁,仰止惭无作赋才。”火山夕焰与冰井泉香,这是鸳鸯秀水沐浴的一大奇观。如今,虽然冰井寺已不复存在,但是冰井泉香却酿造出风味独特的冰泉滴珠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