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纯伯(1928年4月16日—2010年11月10日),江苏金坛人,自动控制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前是
东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人物生平
1928年4月16日,冯纯伯出生于江苏金坛。
1939年,考入铜仁市国立第三中学。
1944年,转入贵阳市国立第十四中学就读高二。
1946年,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
1950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
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输配电教研室副主任。
1955年,到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提前半年完成学业,获得了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1年,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主任、自动控制专业教研室主任。
196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
1970年,任教于重庆工业大学。
1975年6月,任职于南京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24研究所。
1979年6月,任教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1983年,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任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9年—1991年,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11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冯纯伯根据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消除最小二乘辨识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模新方法,可用于开环及闭环动态系统辨识、降阶建模、集元辨识、频率特性辨识等。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深入地研究了并联、串联、反馈等复合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给出其无源度的计算,因此扩展了已有的无源性定理、V.M.POPOV的绝对稳定性判据等。这些都是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工具。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采用智能型的逻辑切换消除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当存在未建模动态时产生的失稳现象,提出采用智能切换实现仅用输出反馈即可实现的滑动模态控制。
冯纯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
截至2010年11月,冯纯伯共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本,其代表论著有《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等。
人才培养
冯纯伯担任第一作者编写了中国统编研究生教材《自适应控制》。
冯纯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电力系统短路”等课程。
冯纯伯先后培养了几十位在非线性系统辨识、建模及自适应控制方面的学生,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
余星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王海风,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田玉平,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武玉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郭雷、安徽大学教授
孙长银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冯纯伯出生在金坛县水北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其父亲冯大朋祖上家境尚可,曾在上海教书,还曾担任过工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大朋带着全家离开上海往西南方向逃亡,9岁的冯纯伯紧跟父母,生怕被逃亡的人群挤散,却不料自己的母亲在逃难途中落入长江罹难。全家顾不上悲伤,一路逃到了湖南常德,生活日渐窘迫,没过多久,常德也遭到轰炸,全家再次移居到了湘西的新晃县。
冯纯伯的妻子是倪美霞,夫妇两人育有三个女儿。
人物评价
“冯纯伯为中国自动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培养军用自动控制人才和国防科研等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自动化学会评)
“冯纯伯为中国自动化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德才兼备、诲人不倦、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卓越的学术思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东南大学评)
“冯纯伯在中国自动控制领域取得的成绩是如此的熠熠生辉,乃至在国际领域都有他自己的话语权。”(《常州日报》评)
“冯纯伯治学严谨,为中国自动控制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爱国敬业、淡泊包容,学识渊博,为人谦逊,诲人不倦,是一位德才双馨的著名自动控制学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
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