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禧
香港地产商、证券商、金融家、原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主席
冯景禧(feng jingxi 1922年3月9日—1985年8月25日)中国香港金融家。广东南海人,生于广州。原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主席。
早年经历
1922年,冯景禧出生在广州市南海县龙津乡藤涌(现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小学毕业后,家里再无钱供冯景禧继续读书。1939年,年仅16岁的冯景禧背井离乡只身到中国香港。还是个童工,每天挣不了几个钱,一年干下来连身新衣服都买不起。1941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香港,生性倔强、爱国心强烈的冯景禧无法受日本人的肆行暴虐,冯景禧只好又回到广州。因不愿意受继母的奚落和白眼,冯景禧没有回家去,于是便和几个朋友一起做起生意。1947年,冯景禧干起金银买卖,做中间人左右逢源,越发得心应手。到1948年,冯景禧又到中国香港做生意,但颇受挫折。冯景禧将辛苦所得的全部财产2,000元购置鱼苗运往中国台湾,囚途中忘记泵气,鱼苗全部空息死亡。冯景禧从中国台湾购回的一批香蕉,在运回中国香港的途中,受风暴所阻,大部分烂掉,非但赚不到钱,反而负了债。
职业经历
鸿鹄之志
50年代初,机会又来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急需各种物资,尤其是药品和武器,但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封锁了南中国海。因此向中国运送这些紧缺物资利润虽然很高,但风险也很大。冯景禧把脑袋别在裤带上,冒着生命危险向中国运送了一批紧缺物资,赚了一笔钱。冯景禧用这笔钱办了一个新禧公司,这是冯景禧的事业一步步走向发达的起点。1958年,冯景禧瞄准中国香港的房地产业,找到好朋友郭德胜和李兆基,招股建立了“永业企业公司”。从购买原沙田酒店开始,在房地产业初试身手,逐渐积累起了资金。后来永业公司又改组成新鸿基公司,在房地产业的狂涛巨浪中,稳扎稳打,见机行事,靠着独到的眼光和灵活的经营策略,逐步发展成了一家声名远播的大公司。新鸿基的资产由500万元跃升至3亿元。冯景禧、郭德胜李兆基因此也博得地产界“三剑客”美名。
进军金融
冯景禧卖掉了手中的新鸿基地产公司股票,抛开多年苦心经营在地产业打下的基础,成立了新鸿基证券交易公司。大处着眼,必须从小处着手,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再宏伟的目标也无法实现。新鸿基证券成立后,冯景禧拼命工作,每天都要干十五六个小时。冯景禧首先从代客买卖股票人手,力求使证券业大众化和普通化。冯景禧把眼睛盯向干千万万的小户,想尽办法使这些人变成自己的顾客。为了帮助客户了解瞬息万变的证券交易行情,新鸿基证券打破常规,先后出版了被称为“投资指南”的《每日经济简讯》、《投资分析》《上市公司业绩报告》、《中国香港上市股票基本资料》、《美国股票通讯》等刊物,免费发送,大大适应了各种顾客的不同需要。冯景禧让部下必须每天三次向自己提供世界各主要市场的最新信息。由于掌握市场信息敏捷准确,冯景禧对外汇、黄金、股票、期货等价格的变动都能做出可信度较高的预测。公司成立第一年就盈利70万元,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对于新起家的新鸿基证券来说,已是相当不容易了。与房地产业相比,证券市场更加起伏不定,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冯景禧投身证券业,并不是想当一个专门搞股票投机的中间商,冯景禧要把证券交易作为一种专业化、金融化、国际化的事业来经营。至于风险,冯景禧不伯,冯景禧生性就爱冒险。冯景禧自然是很有些才识的,虽然冯景禧不懂得多少经济学理论,但对证券交易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冯景禧认为,当今各国的金融市场都由黄金与现钞和各种有价证券所组成。各种有价证券如公债、股票、公司债券以及各种票据,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现钞的交易范围将会越来越小,因此证券业是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冯景禧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要把新鸿基证券交易公司变成一个从事证券、黄金、外汇、期货、投资等业务的多元化跨国集团,新鸿基证券不仅要遍布港九,还要走向世界。1970年,新鸿基财务公司成立。冯景禧的目标是将新鸿基集团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几年之后,新鸿基证券便名声鹊起,开始按照冯景禧的既定目标向海外发展了。第一步先在东南亚各国首都和伦敦纽约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把网撒得更广。在海外站住脚跟后,冯景禧便马上迈出了第二步,与外商合作搞合资公司,利用外商的力量打入当地金融市场。
1974年,新鸿基证券与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薛氏集团合组新鸿基薛氏管理咨询公司。第二年,又与总部在纽约的亿利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合组了新鸿基亿利期货有限公司,合伙在国际上经营期货买卖。1975年底,新鸿基证券与美国美亚证券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全资附属公司新鸿基证券(美国)公司。1978年,法国百利达银行集团购入新鸿基部分股权,使新鸿基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欧洲有了一个立足点。1978年,冯景禧成立新鸿基(中国)有限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从事贸易、投资和技术引进工作。进人80年代后,冯景禧更是踌躇满志,为了实现自己建立跨国超级金融集团的梦想,冯景禧经常奔波于世界各地。1979年,冯景禧成立新鸿基保险公司,又与法国通用保险集团签约,由通用购入新鸿基保险54.5%的股权。1979年,新鸿基财务公司改组为新鸿基银行,并与新鸿基证券分别上市。同时在港九各地设分支机构,广泛而深入地提供全面性的财务服务,包括保险、投资、管理等。新鸿基证券公司逐渐成为香港最大的股票经纪公司,掌握了香港股票近二分之一的市场。至1980年,该公司就获得了2亿1220万港元的利润。
发展壮大
1980年,冯景禧又以国际顾问公司的名义,安排多宗大财团购买多处“地产”。以21亿港币买下联邦国际大厦;1年之后,又以28亿港元购下九龙美丽华大酒店的部分产权,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地产交易。1981年,新鸿基证券公司纯利达2.16亿港元。冯景禧领导的新鸿基证券公司以管理现代化、科技化、经营金融业务多元化著称,尤对信息极为重视。公司里有装配着新式电子计算机等先进通讯设备的“国际金融资料中心”,每天24小时不停地向顾客提供香港和世界各地市场的最新金融消息。1981年,冯景禧与美国赫赫有名的美林证券公司建立了关系。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美林集团以比市价高38%的价格购人新鸿基证券的部分股票,新鸿基又以这笔钱购买了170万股美林的股票,不仅使新鸿基在美国证券交易业中谋得一席之地,而且形成了新鸿基、美林、百利达三边合作关系,在欧、亚、美三洲发展业务。凭着这种优势,新鸿基证券在中国香港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更加得心应手了。1981年,冯景禧又组织一批有实力的中国香港企业向大陆投资,第一笔投资额就达到1.2亿美元。其后,冯景禧又与广州市、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及中国香港亚洲旅行社等合作,为大陆引进资金和技术,对大陆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2年,中国香港政府鉴于新鸿基集团的业务状况,批准成立新鸿基银行,并发给营业执照。1982年,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开业,任主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与其他港商合作,先后与广州联营中国大酒店,与上海联营联谊大厦,与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香港华润银行联合组织天安发展有限公司。1983年,“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业务范围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资本市场业务、资产管理和私人财物等,旗下拥有新鸿基金融集团、亚洲联合财务及新鸿基财务等品牌。
1985年,新鸿基银行再次宣布接受阿拉伯银行的资助,新鸿基银行在1985年第一季度的盈利超过1984年的全年收益1450万港元,终于建立起了跨国金融超级市场。80年代中期,新鸿基证券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据行家估计,中国香港的股票交易有四分之一是由新鸿基经办的。除了证券交易外,新鸿基还成立了一个财务公司,经营汇兑、存放款、私人贷款、保险、投资管理以及地产买卖等业务。后来,这个财务公司又发展成新鸿基银行。至此,新鸿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和银行等多家下属公司的跨国性多元化金融业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冯景禧的目标终于实现。截至1985年为止,新鸿基银行在港九已有16处分支行,全部资产达40亿港元。
突然去世
1985年8月5日,冯景禧赴加拿大洽谈业务,却死于脑溢血,年仅63岁。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冯景禧出生在广州市南海县龙津乡藤涌(现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由于生母早逝,继母又为人不善,给冯景禧的童年生活蒙上了很深的阴影。
感情生活
冯景禧有五个子女,但仅长子冯永祥在“新鸿基”工作,1996年春,冯永祥将“新鸿基”出售,只购回新鸿基工业股权出任主席,改组新鸿基工业,易名禹铭投资,任集团主席。次子冯永发也是一位加拿大华裔创业家,是加拿大新时代集团(FairchildGroup)的创办人、主席和行政总裁,被誉为中国香港富豪后代和加拿大中文传媒大亨。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冯景禧先生热衷于慈善事业,曾向华盛顿大学和其他慈善机构捐赠2000多万美元。
1981年南海商会70周年庆典,理事长李树繁提出复办南海中学的建议,得到冯景禧等爱国人士的鼎力资助,冯景禧首捐10万元港币。1984年,捐赠150万港元给南海中学作复校筹建经费。
出席活动
1980年和1981年,南海县分别举行西樵山天湖龙舟赛和樵乐公路落成庆典,冯景禧等1000多位港澳乡亲应邀出席。
担任职务
冯景禧曾任中国香港中华总商会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届会董。
轶事趣闻
在新鸿基证券干过的人都知道,冯景禧决定经营大政方针以前,总要广泛听取下属们的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成分。做出决策后,冯景禧马上就向全体员工宣布,让大家心里都有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冯景禧十分重视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经常告诫部下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既分工又合作,团结才有力量。同时,冯景禧也很注意发挥有突出才能的员工的作用,给员工压担子,让员工有职有权,放手施展才能。为了让员工对企业有感情,冯景禧还努力在新鸿基证券内部创造一种“家庭气氛”。如组织员工进行各种文体活动,利用周末免费招待员工乘船出海观赏风景等等,冯景禧本人也经常抽空参加这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员工们都觉得公司很关心自己,工作起来便尽心尽力。
人物观点
冯景禧自己也作过简扼的总结:“一、延聘专材,培养人才;二、采用最新、最有效的科技设备;三、尽力与客户保持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四、服务力求快捷准确”。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冯景禧认为:“人是企业、国家最主要的资产”。
人物评价
冯先生一生求才若渴,对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吸纳及培养人才,始终不懈。他知人善用,纳谏如流,与他同过事的人都知道,他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对事,宽以待人,对同事爱护关切有加。(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马临博士 评)
冯景禧一生充满冒险和拼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从他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香港企业家们那种刻苦努力、敢拼敢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奋斗精神。(《华夏星火》 评)
就冯景禧本人而言,他不仅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而且对国际和中国香港全融股票市场的变化非常明瞭,对价格的浮动能作出相当准确的判断,被人们赞誉为金融股市上的“活字典”、“晴雨表”。(《广州研究》 评)
冯景禧是一个善用人的人,正是因为善用人,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冯景禧才率领着新鸿基证券在金融业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步步攀登,最后达到了理想的高峰。冯景禧的用人艺术熔东西方的优点于一炉,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的和谐情趣气氛。(《香港大观》 评)
参考资料
冯景禧.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2015-10-09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15:14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