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卫三(Hydra,常译为许德拉)是
冥王星的卫星之一,它和
冥卫二被美国
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院
艾伦·斯特恩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最初暂定名为“S/2005 P 2”和“S/2005 P 1”。2006年6月下旬,经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后正式命名为Hydra,来源自希腊神话故事中
九头蛇的名字,首字母取自2006年1月飞往冥王星的
新视野号(New Horizons)探测器名字的第二单词首字母H。
简介
冥卫三是由冥王星伴星搜寻小组的研究人员发现的,哈尔·韦弗和许多其他参新视野号团队的人,包括艾伦·斯特恩和马克·布埃。他们怀疑冥王星和冥卫一附近可能存在其他以前未被发现的较小的卫星,可能会干扰冥王星探测任务。由于冥卫三的亮度大约是冥王星的5000分之一,所以为了找到冥卫三,他们使用了哈勃太空望远镜长时间曝光冥王星的图像来搜寻其周围亮度微弱的卫星。
发现图像分别于2005年5月15日和2005年5月18日拍摄,冥卫二和冥卫三由MaxJ. Mutchler于2005年5月15日和Andrew J. Steffl于2005年5月18日独立发现。在确认过预先存档2002年哈勃拍摄的冥王星图像档案后,2005年10月31日他们宣布了该项发现。两个新发现的卫星随后分别被临时称为S/2005 P1(冥卫三)和S/2005P2(冥卫二),也被非正式地称为“ P1”和“P2”。
命名
2005年5月,冥卫三(和冥卫二一起)被冥王星伴星搜索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并在5月15日和5月18日拍到照片;2005年5月15日观测者Max J. Mutchler经确认和预估后,在2005年10月31日公布发现消息时,冥卫三的暂编号为S/2005 P1,2006年年初冥王星伴星搜索团队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交了Nix(尼克斯)和Hydra(许德拉)的取名方案,想法源于2006年1月飞往冥王星的新地平线号(NewHorizons)探测器名字的两个单词的首字母——N和H。 2006年6月21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发表通告8723,冥王星的两颗新卫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被正式定名为Nix(尼克斯,冥卫二)和Hydra(许德拉,冥卫三)。
阿兰·斯特恩是新视野号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他曾解释到,冥王星是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Pluto命名,冥卫二和冥卫三的名字均来源于希腊神话,且于冥界有关。Nix是希腊神话中的黑夜女神,Hydra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怪(赫拉克勒斯曾与之战斗过)。选取这两个单词的部分原因是它们的首字母N和H正好是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的英文缩写,就像冥王星英文名Pluto的前两个字母致敬了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了罗威尔天文台,最终促使冥王星在他去世14年后被克莱德·汤博发现) 。选择用Hydra命名,还有部分原因是用“九头蛇”巧妙的指代了冥王星过去的第九大行星地位,同时H也是发现冥王星卫星的功臣——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首字母。
由于已经有一个近地天体被命名为Nyx,所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更换拼法,使用Nix这个名字。阿兰·斯特恩说,对于拼写的变更,他并不失望,因为发音没有变化,而且名字的象征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斯特恩说:“他们不用Nyx。”(英语的谐音笑话,Nix和Nyx发音类似)冥王星系统中的天体名称应与神话,文学和探索历史有关。 特别是冥卫三上地理特征的名称必须与文学、神话、历史中传说的蛇和龙相关。
起源
冥王星较小的卫星,包括冥卫三,被认为是由冥王星与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之间巨大碰撞所喷出的碎片形成的,碰撞后的碎片重新凝聚形成了冥王星的卫星。与此类似,早期地球遭受大碰撞后喷出的碎片形成了月球。冥卫三最初是在更靠近冥王星的位置形成的,但在潮汐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其轨道经历了变化。冥卫三与冥王星的较小卫星会一起随冥卫一向外移动到当前轨道,围绕在冥王星-冥卫一质心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冥卫一潮汐相互作用产生的“潮汐阻滞”效应下,冥卫三围绕冥王星-冥卫一质心的轨道变得越来越圆。冥卫三被认为是由两个较小的物体合并为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物理特性
冥卫三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最长轴长50.9千米(31.6英里),其最短轴长30.9千米(19.2英里),测量尺寸为50.9千米×36.1千米×30.9千米(31.6英里×22.4英里×19.2英里)。
冥卫三的表面由于存在水冰而具有高反射性。冥卫三的表面显示出中性光谱,与冥王星的小卫星类似,尽管冥卫三的光谱看上去略微偏蓝。冥卫三表面的水冰相对纯净,与冥卫一相比没有明显的变暗。一种解释认为微小陨石的撞击可以使冥卫三的表面较暗的物质被喷射出去。
与冥卫二相比,冥卫三的表面光谱略带蓝色,这可能说明冥卫三的表面比冥卫二水冰含量更高,这也可以解释为冥卫三非常高的几何反照率,可达83%。
从新视野号的撞击坑计数数据得出,冥卫三的表面估计约有40亿年的历史。冥卫三的大陨石坑和凹痕表明它可能已经失去了形成以来的部分原始质量。
自转
冥卫三没有被潮汐锁定也没有旋转混沌;海德拉的自转周期和轴向倾斜度在天文时间尺度上变化很快,以至于旋转轴有规律地翻转。翻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冥王星-冥卫一质心围绕着它们的轨道运动而受到不同的重力影响重心。冥卫三的混乱翻滚产生了作用于自身的扭矩,也因其不规则形状而得到加强。在新视野号飞越冥王星及其卫星时,冥卫三的旋转周期约为10小时,其旋转轴相对于其轨道倾斜约110度。当新视野飞越时,它在侧向旋转。
和冥王星的其余卫星一样,冥卫三的旋转速度相对较快,旋转周期都超过一天。在大多数情况下,冥卫三的这种快速旋转在柯伊伯带物体中是很常见的。如果冥卫三过去曾以更快的速度旋转,它表面的物质可能因离心力过大而被甩出。
轨道
冥卫三在64,738千米(40,226英里)的距离上绕着冥王星-冥卫一质心公转。冥卫三是冥王星所有卫星中最外层的,在冥卫四的外侧。冥卫三的轨道几乎是圆形的,并且与冥卫一轨道共面;冥王星所有卫星都只有与冥王星的赤道较小的轨道倾角。
冥王星卫星的近乎圆形和共面的轨道表明它们自形成以来就已经经历了潮汐演化。在冥王星较小卫星形成时,冥卫三可能具有更大偏心率的轨道。冥卫三的圆形轨道可能是由于与冥卫一的潮汐相互作用导致的潮汐衰减所引起的。冥卫一在冥卫三轨道上的相互潮汐相互作用,可能造成冥卫三将其轨道偏心率转移到冥卫一,从而导致冥卫三的轨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更圆。
冥卫三的轨道周期约为38.2天,并与冥王星的其他卫星共振。冥卫三与冥卫二的轨道共振为2:3 ,与冥卫五的轨道共振为6:11(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公转次数;轨道周期比率则是其倒数)。
作为 “类拉普拉斯”三体共振的结果,冥卫五和冥卫二的比例为5:3。
冥卫三的轨道冥卫一的轨道共振接近1:6,时序误差为0.3%。一种解释近共振理论的假设表明,共振是在所有五个已知卫星形成之后,在冥卫一向外迁移之前产生的,并通过冥王星-冥卫一引力场强度的5%的周期性局部波动得以维持。
在冥王星-冥卫一-冥卫三对准情况下,冥卫三距离处的瞬时力比正交情况(冥卫三与冥王星-冥卫一轴成90°)大4.62%;冥卫一–冥王星–冥卫三情况几乎恰好介于这些值之间。在Buie等人中,引文是“冥王星对P1或P2施加的重力大约相差15%”。冥王星的引力本身对冥卫二的变化为18%,对冥卫三的变化为13%。
探测
新视野号于2015年7月14日飞越冥王星系统,并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了成像。在新视野号飞越时,冥卫三位于冥王星后侧,并且新视野号接近时距离非常远。这导致来自新视野号的冥卫三图像的分辨率较低。在飞越之前,远程侦察成像仪长距离探测成像仪测量了冥卫三的大小,估计其直径约为45千米(28英里)。新视野号在飞越过程中还测量了冥卫三的表面成分,反射率和其他基本物理特性。
冥卫三的第一张清晰图片是在“新视野”飞船飞越后的2015年7月15日后收到,这张图像是从640,000千米(400,000英里)的距离上拍摄的,似乎显示出亮度变化和横跨10千米(6.2英里)的深色圆形特征。冥卫三的最高分辨率图像是从231,000千米(144,000英里)的距离上,由新视野号长距离探测成像仪拍摄的,每个像素的图像分辨率为1.2千米(0.75英里)。从这些图像得出的冥卫三的近似尺寸估计为55千米×40千米(34英里×25英里)。
从新地平线号获得的冥卫三的最高清图片显示它的不规则形状类似于密西根州。长距离探测成像仪拍摄的最新图片显示了小至1.2千米的特征。它似乎存在至少两个大的陨石坑,其中一个几乎位于阴影之下。图片上部分看起来比其它部分更阴暗,这暗示了卫星地表组成可能存在差异。从这张图片里项目科学家估计冥卫三可能55千米长40千米宽。项目合作者、美国田纳西州洛恩州立社区学院的泰德·特里克(Ted Stryk)发表评论称:“在上周之前,冥卫三只是一个昏暗的光点,看着它成为一个真正的星体真是超现实般的体验,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形状,并首次识别到它表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