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施行的文件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我国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平等。
计划目的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具体措施
(一)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
(二)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
(三)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四)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
会议强调,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食品供应准入,确保食品安全。制定中小学食堂供餐规范,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建立专家工作组,加强学校营养指导。补助资金严格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严禁直接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严防虚报冒领。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落实情况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300.3亿元,安排食堂建设资金300亿元,惠及32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措施改善
2014年11月起,中央财政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补助标准从每日补贴3元提高到4元。财政部教科文司10月31日透露,为此中央财政安排了资金9.4亿元。
为持续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针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4亿元,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新标准从2014年11月起执行。同时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地方试点,中央财政对开展地方试点的省份按照不高于国家试点标准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
2024年12月22日上午,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公布的《审计整改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
相关事件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江西、河南等地连续发生劣质“营养餐”和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018年9月3日,江西省万安县有家长举报多所小学配送的营养餐存在大量腐败变质的问题,孩子食用午餐后出现腹痛。2018年9月12日,商水县谭庄镇大曹小学食堂内公示的学生营养菜单显示的菜品为鸡丁炒西葫芦、蒜薹、鸡块等。但是,学生们吃的菜品却与之严重不符,仅有半碗没有任何配菜的素面条,学生们将面条泡水后下咽。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9月27日约谈“问题营养餐”省教育厅和县级政府有关负责人,要求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开展全面排查,做好整改工作,严肃责任追究,对从孩子嘴里揩油的单位和个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严格供餐企业准入,立即清退违规供餐企业并列入“黑名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强调,相关省份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
社会评论
评论一
2024年7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不能成“唐僧肉”》的评论。《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国务院对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后发现,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
审计发现,专项资金有的被直接挪用,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有的被变相挤占,41县和1533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亿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县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始于2011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向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餐补贴,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提高认知能力与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然而,《报告》提醒大家:要警惕营养餐补贴在少数地方变成“唐僧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关乎广大农村学生能否吃得好、吃得健康。挪用、挤占相关资金等行为,无异于“鹭鸶腿上劈精肉”,不仅会妨碍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阻碍教育均衡化发展。无论是被直接挪用、被变相挤占还是被串通套取,都源于一些地方尚未扎紧制度的笼子,让部分动了“歪心思”的人有机可乘(《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二
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
2023年度审计揭示的农村学生营养餐问题,既体现了审计工作“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的原则,也彰显了中央对这一民生关切事的高度重视。让每一分钱伙食费都吃进学生嘴中,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多地通报的发放霉变蛋糕、提供变质肉给学生食用等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也说明,有的地方校园餐主体责任缺位、监管失职等问题仍然存在。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应“严”字当头。在审计利器发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严惩在校园餐里“捞油水”等违纪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保障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严”字当头,还需织密制度之网。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未来,各地还应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探索完善校园食堂管理的措施办法。
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是空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落实是关键。在实现校长老师、食堂经营管理人员、家长代表、学生“四方同餐”的基础上,要建立供校食材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平台、探索AI技术推动学校食堂优化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让校园餐真正成为放心餐、满意餐。(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5:53
目录
概述
计划目的
具体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