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联合企业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联合经营单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西欧和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组成的包括农业生产产前部门(
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农业生产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联合经营企业。是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实行统一领导,一条龙经营的现代农业组织管理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农工商联合体有很大发展。中国于50年代在新疆
石河子垦区等地,建立起农林牧相结合并经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联合体。80年代起,将农业生产同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的经济组织形式有较快发展。如瓜果生产加工的食品产销一条龙,棉花种植与纺织生产及纺织品销售的产销一条龙等。 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把农业生产前的
生产资料生产与供应,农业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运销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独立核算的
经济组织。
其特点是:①打破农业、工业、商业原有组织关系,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加工和销售直接联系起来,减少中间环节与矛盾;②企业规模大,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便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③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减少运输和销售的中间环节损耗;④有利于缩小工农业产品的
剪刀差,增加农业积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竞争能力,并解决农业多余劳动力的出路。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在
自然经济条件下,
手工业是作为农业的副业存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分离,出现了商业。到了近代社会,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并对农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由
自然经济转变为
商品经济,由孤立的个体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在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前制造和供应农用
生产资料的工商业与农业之间,以及农业生产后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与农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部门与农业生产前和生产后部门的协作更加协调。在这种条件下,农工商联合企业形成和发展起来。此外,农业生产者为从购买
生产资料中减少支出,从产品加工和运销中增加收入,也是农工商联合企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20世纪60年代这种经营形式开始广泛发展;在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70年代开始普遍推广;以后,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也得到发展。
大体有三种:①横向联合。属
横向一体化,亦称水平一体化。由农业中生产同类产品或从事同一工艺过程的单位联合组成,共同经营产前、产后的项目,如生产牛奶的单位共同经营挤奶设备、饲料等的供应和牛奶的加工运销等。②纵向联合。属
纵向一体化,亦称
垂直一体化。由农业生产单位与产前、产后的单位联合组成。如生产牛奶的单位与有关的供应、运销等单位组成联合体,统一经营牛奶的产、供、销。③生产单位经营范围的扩大。如生产牛奶的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奶牛饲养发展成为以牛奶生产为中心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单位。在不同国家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在美国和西欧有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名称,在苏联和东欧有农工联合公司、跨单位企业、农工综合体等名称。
中国农业不发达,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过去只有少数
国营农场发展为农工商联合企业。这些农场除农业生产外,还有自己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农产品销售商业。1978年以后,这种经营形式开始稳步推广。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将为农产品加工业和商业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为
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
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业专业化,提高
农产品商品率;有利于农业产、供、销之间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解决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多余出来的
劳动力的出路;也有利于增加农业内部积累和农民收入,从而为实现上述两个转化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