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污染。
运用规律
循环经济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立体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提高对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认识,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循环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在减少一次性、紧缺性资源消耗的同时,将废弃物资源化。因此,在各生产环节和产业链上运作循环经济机制,既能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能增加人类资源可利用量;既能带来生态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条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途径。
农业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污染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耕种措施以及工业废弃污染物农业利用等,所造成的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的污染。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
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N2O形式逸失到空气里。可以看出,各形各色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污染物不仅危及某个“点”和“面”,而且通过时空迁移、转化、交叉、嵌套等过程,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形成循环污染。
防治模式
自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应对污染方面,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从“净化废物”到“利用废物”再到“全过程治理”。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提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主线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看,常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其特点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运作机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在输入端合理控制并减少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进入,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输出端把完成使用功能后的物品再生成资源。
防治方法
减量化模式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利用率,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农用能源和其它化工类农用资料。二是用新型生产资料和技术替代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例如,采用生物肥料、控释肥、缓释肥、
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新材料;推行水、肥综合管理技术,在水、肥循环利用方面做文章,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其它农用资料可减少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物,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率。我院“滇池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的研究表明,滴灌施肥在降低氮肥用量2/3的情况下,仍可提高作物产量30%,同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降低了60%。
从水资源利用上看,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比例只有36%,如果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既可减少紧缺资源的消耗,又能有效地阻止以水为载体的污染的扩散。
在以环保型生产资料替代常规生产资料的减量化模式中,利用微生物可产出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
再利用模式
在我国,这方面成功的案例很多,主要形式是将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
比如,在生态农业园中,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加上以
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生态工程,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和生产能源,向农田提供清洁高效的
有机肥料。有机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生态工程是再利用模式的又一重要内容。据专家估算,我国目前每年农作物秸秆6~7亿吨,蔬菜废弃物1~1.5亿吨,肉类加工厂废弃物0.5~0.65亿吨,饼粕类0.25亿吨,都可以进行饲料化处理,潜力十分巨大。
再循环模式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质量发生了变化,不能按原用途消费,可经过处理改变用途,既可减少农业通过最终产品向系统外输出污染,又能增加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来源。例如,变质油料可加工成生物润滑油或生物燃油,变质水果和蔬菜类可转化成肥料,变质粮食可加工成酒精。另一类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将农产品加工成环保型
农业生产资料,如可降解地膜、营养钵、生物柴油、生物润滑剂等生物产品,即把农产品转化为再生资源重新投入生产系统。
从国际上看,尤其在发达国家,第二种类型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除了出于节约矿物资源考虑外,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再生资源的CO2中性、可降解性和无毒性。
推进防治
合理利用循环经济运作机制,构建并实施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措施:
1、实施引导和扶持政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可减少污染,但目前这种减污的公益效果未被市场承认,执行者事实上是在免费为社会减污,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予以引导、扶持。
2、建立和完善采用循环经济机制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法规体系。应运用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循环经济新思维,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治农业污染的法规体系。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采用循环经济机制防治农业立体污染过程中,改变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达到利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共赢,从而提高农业环境的保护效率。例如,建立农业环境补偿机制,使农业环境的外部性内在化。
4、在研究与技术层面上,整合各部门、各产业现有的相关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开展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有机地应用到农业污染的防治进程中,形成一个采用循环经济机制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协调、高效的平台,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点,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促进一批高新技术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5、加强宣传,提高公众采用循环经济机制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意识。通过科普和大众媒体,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和农民采取有效的循环经济措施,推进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