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
经济术语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层面上,农业科技创新是指新品种及新生产方法的研发、推广、应用等一系列衔接紧密的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促进技术发展的过程;狭义层面上,农业科技创新仅限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与发明。
特征
1.地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高度依赖所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因素差异明显,加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操作程序等都具有较大的地域性,这使得农业科技体系的普适性较差,农业科技整体扩散与推广的难度较大。因而,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因地制宜”,以“本地化”为原则,努力实现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统一。
2.高风险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更具风险性。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在研究动植物新品种时,受制于动植物生命周期、农业生产诸要素、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多重影响,往往需要多代遗传、筛选和培育,因而研究周期长、难度大、不确定性强。
3.公共性。农业科技创新常常需要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试验,保密性差,并且服务对象及应用者是广大涉农企业及农户,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这使得众多企业和农户无须支付成本,就可以同时运用新成果。此外,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外部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以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重点领域
1.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我国耕地不能增加且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只有靠提高单产.因此粮食作物育种任重道远。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
2.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快研究生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等高效安全农业生物制剂和高效健康种养模式。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如各类塑料大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和现代化集约养殖小区等。发展设施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时间和空间,增强生产的可控性。科技创新应在进一步节约成本,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光能、热能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上下工夫。
4.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是传统农业分化和演变的关键点。一是农业产业的分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部门演变:二是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分化,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中就业向产前和产后演变.并逐步向现代工业化扩散:三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分化,由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演变:四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分化,由原来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依靠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收入演变,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到农业增加值的3—5倍。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必须不断有新的突破。
5.节水农业技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变化.水资源缺乏将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总用水量4000亿立方左右,占总用水量的67%,加上其他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80%,是全国水资源最大可能利用量的35%一40%。由于缺水.农业受旱面积越来越大,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又是非常巨大的.全国农业用水利用率平均不足50%,因此,如何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创新既是紧迫的要求.又是重大的长远的战略任务
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要更多地负起责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检测与防治技术和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特别是以污染治理和秸秆、肥料利用为重点,推进有机农业、生物质能源和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7.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战略高新技术已经全面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领域。生物技术不断超越生物固有的生产潜能,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具有了智能性和精确性要重点发展基因工程、遥感农业、数字农业、环控农业、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等高新技术及基础研究,加强自主创新.抢占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全方位提升我国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对策
1.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十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设想,其基本思路是:围绕国家目标,整合资源、理顺结构、调整布局、明确分工、提升能力、优化环境、稳定支持。依托已有的机构,以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不同农业综合区划内优势单位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分中心,以各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科研试验站,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是客观地讲.全国整体上推进速度不快,必须进一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加快建设步伐。同时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的思路,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农产品加工增值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方面恰恰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而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也应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应与农产品加工大企业联合成立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协作,共同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科技创新水平。
2.加快改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要加强,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改造所谓加强.就是要对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真正建立健全机构.充实真正的农业科技人才,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保证人员和工作经费。改善条件设施,提高人员素质。所谓改造。就是要针对科技成果的来源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掌握者.目前的关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广泛参与、如何分工、如何结合、如何协作、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下决心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任务职责、经费分配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大胆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7 16:40
目录
概述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