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military hygiene),运用
军队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改善军队的卫生环境,防止有害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增进军队成员身体健康的医学预防活动。卫生防病的组成部分。
起源和演变历史
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军队就有营地清洁整顿和保证饮水质量良好的卫生措施。公元18世纪,英国拟定了许多军营卫生的规则。19世纪初,法国颁布军队卫生防疫教范。19世纪下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提出军队营房、野营、营养、给水、军服及行军负荷量等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
中国军队卫生实践历史悠久。据《周礼_夏官》记载,夏代就设有开凿军井和管理井水的官员。《孙子_行军》中有“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的记载。9~11世纪,军队已开展冻伤的防治。清代,军队中就设有管理军队成员居住、饮食、行军和战地卫生的军医官,并开展了对冻伤的预防实践。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规定军队卫生的任务是改善军中生活环境,预防疾病,增进军人体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就注重采取卫生措施,预防疾病。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卫生管理局和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联合颁发文件,要求搞好环境卫生、饮水饮食卫生,搞好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改善河流、水塘、水井的卫生管理和居住卫生等。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开展了环境卫生、行军卫生和营养卫生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在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认真执行各项卫生制度,使军队卫生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基本要求
①健康教育。开展经常性卫生防病教育,使军队成员掌握预防疾病的科学知识,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开展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主要实施心理疏导、咨询及干预等。
②军事作业环境卫生。监测军事作业有害环境对军事作业人员健康及作业能力的影响,改善其生活、作业环境与条件。监测部队营区、战场及特殊工事空气卫生质量。
③营区及训练、作战地区的饮水卫生。监测饮用水质量,监督和指导部队进行饮水的洁治和消毒,建立饮用水源、水质卫生档案。
④军队成员营养与食品卫生。包括
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调查,制定相关标准,预防各种营养缺乏病;对军队食品卫生进行监测、监督与指导,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⑤特殊作业卫生防护。特殊兵种作业人─机─环境条件下的卫生防护。主要有坦克兵噪声、震动、过热、过冷、灰尘、有害气体和晕车的防护,炮兵
噪声性耳聋、爆震伤的预防,雷达兵和电子对抗部队辐射损伤、
视力疲劳的防护,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推进剂和核辐射的防护,以及航空兵和舰艇部队舱室微小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防护等。
⑥设施建设与装备研制卫生监督。主要有对军队设厂、营区设计、武器研制过程进行卫生学评价,提出卫生要求和建议等。
⑦选兵、行军、兵员输送卫生。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随着卫生学的研究深入,将进一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部队平战时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改善军队成员生活质量;将更多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分析技术提升军队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水平;更加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强心理卫生的教育、监督与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