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机场始建于20世纪初叶。早期的飞机重量轻、速度小、滑跑距离短,通常是利用比较平坦空旷的场地作为飞机起降场。随着飞机的发展和用于战争,开始修建了专门机场,并逐步增设相应的跑道和作战勤务保障设施。到40年代中期,出现了对飞行场地要求较高的喷气式飞机,于是开始修建了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军用机场。
军用机场的场址 ,应符合战略布局和战术技术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在飞行场地周围要划定一个限制地物高度的净空区。机场通常由飞行场地、作战勤务保障设施和部队营区组成。飞行场地设有跑道、保险道、滑行道和停机坪,跑道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跑使用,是飞行场地的主体。作战勤务保障设施包括
作战指挥、
航空工程保障和后勤保障等设施。部队营区是各类人员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军用水上机场,由水区和陆区两部分组成。水区设有飞机起降带和停泊湾;陆区设有飞机下水上岸的滑道以及
码头、
停机坪、
修理厂等。
现代军用机场,按设施和保障条件分为永备机场和
野战机场;按跑道所能保障的飞机类型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机场;按所处战略位置分为一线、二线和纵深机场。
特级机场主要供重型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使用 ,跑道长度为3200~4500米;一级机场主要供中型轰炸机和中型运输机使用 ,跑道长度为2600~3000米 ;二级机场主要供歼击机、强击机和轻型轰炸机使用 ,跑道长度为2000~2400米;三级机场主要供初级教练机和小型运输机使用 ,跑道长度为1200~1600米,或为直径2000米左右的土质圆形场地。通常一、二级机场部署歼击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纵深机场部署轰炸航空兵和运输航空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机场成为
空中突击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机场防护,提高飞机地面生存能力,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保障航空兵分散配置的机场网;增设备用跑道和公路跑道;构筑飞机防护工事和疏散区;加强机场的对空防御和快速抢修能力。今后,军用机场将逐步向缩小场道规模,减少固定设施,保障多机种使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