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台效力
清代官场制度
官制名。也称“坐台”。清代官员因罪、因过失被革职后,往往有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者。
清制,阿尔泰四十四军台台务,例以官犯发往效力者分置管理。在十台以内者,每月缴台费银四十三两;在十台以外者,每月缴台费银三十三两。凡奉特旨及奏准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者,均由刑部或各省督抚送兵部发往,交军台都统安置。三年期满,如台费全完者,由军台都统抄录获罪原案,具奏请旨。其不能完缴台费者,文职县丞以下、武职守备以下,即改拟杖徒,奏闻办理;知县、都司以上,由兵部行文该员原旗原籍及历过任所,查明有无财产隐寄。若力能完缴,故意观望,即将其财产入官,该废员则发往新疆永远充当苦差;如系赤贫,则取具该旗该籍各结,咨行军台都统具奏请旨。至有呈请捐赎军台效力者,由兵部具奏请旨。如奉旨准其赎罪者,若尚未到台,即仍令前往,待赎项完缴,方准释回原旗或原籍。其已经到台者,亦须待赎费完缴方能释回。
参考资料
军台效力.中华文史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8 09:4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