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1945年12月,美国政府派马歇尔来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停战协定,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后,美方协助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积极训练和装备国民党军队,供给大量军火和作战物资。是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8月,美国宣布“调处”失败,随后军事调处执行部解体。
历史沿革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双方根据停战协定建立的一个调处军事冲突的机构。1946年1月13日由中共代表叶剑英、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美国政府代表罗伯森组成。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声明并派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7日,成立了由马歇尔、周恩来、张群参加的3人小组(又称3人军事小组)。1月10日,达成第一次停战协议。同时由张群和周恩来共同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规定,由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和美国三方代表各一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三方代表有同等的表决权,由美国代表充任主席。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仍由三方面人员组成,然后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
军调部成立以后,下设执行小组先后达36个,但马歇尔来华调处,实质上是助蒋内战政策,不断加强蒋介石的战争力量。军调部存在期间,美国积极训练、装备国民党军队,借给大量军火和作战物资,并运送国民党大批军队到内战前线,帮助其抢占军事战略要点。同年6月,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大规模的全面内战。8月10日,美国宣布“调处”失败,以便让国民党放手发动内战。1947年1月29日,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军事3人小组和军事调处执行部。2月21日,中共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人员叶剑英等全部返回延安。军调部随之结束。